張培彤委員:打造頂級互聯網醫院讓患者“少跑路”

2021年01月26日07:56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打造頂級互聯網醫院讓患者“少跑路”

  市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腫瘤科副主任張培彤接受本報記者採訪 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

  受新冠疫情影響,目前北京很多醫院逐步推廣互聯網診療,推進診前咨詢、復診開單開藥“線上化”。但受制於很多因素,互聯網診療普及率仍有待提高。昨天,來自農工黨的市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腫瘤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張培彤做客北京青年報·北京頭條新聞直播間“診治”了目前互聯網醫院存在的問題,並開了“處方”:他建議應打造“互聯網化”醫聯體,發揮頂級醫院、公立醫院的帶頭作用,優化復診患者線上診療服務,減少患者來院次數及綜合就醫成本。

  在走進直播間前,張培彤先就台盟北京市委秘書長、市政協委員陳偉的提案和北青報記者探討了互聯網醫療存在的“病症”,即不方便之處。陳偉提出了幾類患者無須前往醫院的情形:如初診患者僅需咨詢病症是否需要就醫﹔患者咨詢報告單是否需要進一步診療﹔以及復診患者無須查體,僅需向醫生報告身體情況以便確定接下來的治療方案等。

  對於這種就醫情況,張培彤表示,部分大醫院嘗試了一些互聯網診療行為,“比如現在預約、挂號、繳費、查看報告單行為都可以通過網上操作,非常便捷,目前北京多家醫院針對復診患者推出了互聯網診療,為患者在預約挂號、開檢查單、查看報告單等診療行為提供便利。針對復診患者的各項診療服務也在新冠疫情的倒逼下,逐步互聯網化。”如果更多診療行為能互聯網化,必將更好地方便患者。

  張培彤委員建議,未來可以打造“互聯網化”醫聯體,解決不斷增長的線上診療需求問題。所謂醫聯體是指一個區域內的三級醫院與若干個二級醫院、社區醫院組成一個醫療聯合體。目前,實體醫聯體運行已經逐漸暢通,未來應該探索打造互聯網化的醫聯體。在直播中,張培彤反復強調公立醫院、頂級醫院及高級醫生在醫聯體中發揮的作用。“在具體實踐中,可以讓高級醫生主導醫療和新技術的培訓、指導基層醫院的手術,在線上為基層醫院遇到的復雜病例看單子,說白了就是將線下的分級診療線上化。”

  在直播結束前,有網友提問,患者能否從互聯網醫療中獲得便利和實惠?張培彤笑著說,“互聯網醫療未來也可以逐步向一些常見病、小病的初診患者普及,也可以應用到疾病的康復指導和慢病管理。也可以通過技術手段,打造更加容易操作的終端,方便老年人一鍵操作與醫生進行溝通。”

  他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和實踐,建議北京在打造互聯網化的醫聯體過程中,可以在各個城區建設區域醫療技術展示和培訓中心、區域中心智慧藥房、區域影像檢查中心、區域檢驗檢測中心,以達到統一標准、同質水平、節約成本的目的。文/本報記者 劉洋

  延伸

  三甲醫院牽頭突出“頂級”性

  張培彤的建議也得到了醫藥衛生界的市政協委員馬立霜的認可。馬立霜不僅是首都兒科研究所普通(新生兒)外科副主任,也是首都兒科研究所廊坊兒童醫院院長。廊坊部分醫院的病人,通過“醫聯體”即可轉診到兒研所。

  針對醫聯體的互聯網化,馬立霜建議在打造“互聯網化”醫聯體的過程中,突出頂級互聯網醫院的“頂級”性,以三甲醫院為牽頭和主管單位,打造頂級互聯網醫院。打通線上轉診制度,讓基層醫院、社區醫院的醫生也可以線上學習頂級醫院的診療實例。

  她認為,互聯網診療可以率先在復診中推廣,北京的很多醫院也有了實踐。比如在每周三,她在兒研所兩個相鄰的房間進行線上診室和線下診室兩個場景切換。“在打造頂級互聯網醫院過程中,可通過視頻、語音等多種方式實現醫患互動,並逐步將更多的醫院納入互聯網診療范圍內,讓更多的患者少跑路”。

  同時,也可引進資質好、影響力大的互聯網連鎖藥店和第三方互聯網診療平台等,為患者線上診療、開藥等提供便利。要完善互聯網醫療全鏈條,如尋找有資質的配送團隊為患者安全快遞藥品,打造好就醫“最后一公裡”。

(責編:董兆瑞、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