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項創新舉措助領軍人才和創新企業在京“生根”

2021年01月08日13:53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1月8日電 (董兆瑞)今天上午,北京市召開“兩區”建設科技創新領域新聞發布會。會上,北京市科委二級巡視員王建新表示,科技創新是“兩區”發展的重要引擎,北京市將堅持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雙輪驅動,探索科技創新推進“兩區”建設的新路徑、新模式。面對科技創新中的痛點、難點問題,北京市推出15項創新舉措,努力集聚一批一流的領軍人才與創新企業在京“生根”。

15項新舉措破解科技創新痛點、難點

王建新表示,當前,北京正在全力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兩區”建設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為此,北京市圍繞科技創新的痛點難點問題,從強化國際科技創新資源聚集、高水平創新平台搭建、國際科技合作交流、科技創新合作共同體構建、良好創新創業生態營造等五大方面,提出了15項創新舉措。

這15項創新舉措突出改革賦權、突出成果落地轉化、突出創新生態打造、突出暢通科技合作交流渠道,如向部分區下放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專家評審權限,簡化評審程序﹔探索科技成果分配制度改革,將科技成果轉化情況列入考核范圍﹔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探索推動通關、物流、稅務等信息上鏈,促進真實信息共用共享,降低跨境運輸管理成本與跨境通關周期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暢通科技合作交流渠道方面,北京市提出鼓勵國(境)外科學家參與北京市科技創新,支持外籍科技人才領銜和參與科技項目。同時,給予外籍創新人才購匯便利政策,開展在京外籍人才個人外匯業務便利化試點。還將積極開展國際科技合作,推動大科學裝置和科技基礎設施面向全球開放共享,支持離岸創新創業,建設海外創新中心。

“北京市將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有效提升科技創新合作的層次和水平,加強與世界主要創新國家多層次、廣領域科技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和構建多邊科技合作機制,深入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拓展民間科技合作的領域和空間。”王建新說。

加快推進8個國際人才社區建設

人才為科技創新突破提供支撐和智力保障。會上,北京市人才局副局長劉敏華介紹了“兩區”建設中人才任務的工作方案。他表示,北京市在人才評價、引進、激勵、服務等4個方面進行政策創新和實踐探索,提出17項任務。

其中,人才服務方面共有7項任務,分別是實施工作許可、居留許可“一窗受理、同時取証”﹔採取“線上+線下”模式,建立全鏈條一站式服務窗口和服務站點﹔建設國際人才全流程服務體系﹔推動國際人才社區建設﹔對境外高端人才給予出入境便利﹔探索優化非標准就業形式下勞動保障服務等。

“目前這些任務已經取得了一定突破。比如,在國際人才社區建設方面,2020年,北京市人才局發布實施了首都國際人才社區建設導則和標識系統,推動8個國際人才社區建設,其中,順義‘海外高層次人才大廈’、朝陽‘望京小街’、海澱‘三廳一道’已投入運營。”劉敏華說。

此外,還先后建成“僑夢苑”海外院士專家工作站,推動香港城市大學國際技術轉移中心落地未來科學城,推動香港理工大學與冬奧組委合作項目順利實施。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舉辦了“HICOOL全球創業者峰會暨創業大賽”,吸引了2026個優質項目,集聚3085名海外創業人才,包括世界排名前10頂尖高校的164人,獲得5000萬元融資以上的項目達44個,優化了創新創業環境。

首批10家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已啟動改造

在醫療醫療領域,北京市提出將重點在20個方面擴大開放。北京市衛健委黨委委員、市醫管中心黨委書記、主任、一級巡視員潘蘇彥在會上表示,北京市將支持設立國際研究型醫院,建設研究型病房,加速醫藥研發成果孵化進程。

據了解,目前,8家醫院作為首批國際醫療試點醫院,正在積極推進與國際保險開展實時結算。同時,第一批10家研究型病房已啟動改造,接下來還將啟動第二批5-10家示范建設。

在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創新發展方面,潘蘇彥介紹,北京市將推進具有北京特色的“互聯網+醫療健康”信息惠民措施,支持互聯網+政務服務便民服務,組織開展涉及互聯網+智慧婦幼、智慧院前急救、智慧家醫等惠民服務。

同時,鼓勵北京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在網絡安全基礎上,應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拓展醫療服務空間和內容,開展互聯網診療、遠程醫療、健康咨詢、健康管理服務,建立覆蓋診前、診中、診后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鼓勵企業與醫療機構合作,建設高水平互聯網醫院。目前,已有92家醫院開展互聯網診療。

此外,潘蘇彥表示,還將建立完善北京市互聯網醫療 “1個互聯網診療服務監管平台+N個互聯網醫療子平台+1個互聯網醫院公共服務平台”發展模式,加強部門聯動,實施包容審慎監管。

(責編:董兆瑞、郭亞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