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城區首家純服務型百姓生活中心在溫家街胡同1號開業了。不賣蔬菜、水果、日用品,百余平方米的溫馨小屋裡隻有美發、制洗衣、按摩推拿的工作室,但價格特別親民,老人和學生理發10元,清洗短款羽絨服不用辦卡也隻要30元,而且70歲以上老人享3折價格,80歲以上直接免費。這家純服務型百姓生活中心是經金融街街道市民服務中心多次調研征集居民需求而開出的,因地處街道南沿,不僅輻射了金融街街道的新華社社區、溫家街社區、受水河社區、新文化街社區,還能就近服務長椿街街道北部的居民。都是老舊小區多、老年居民多。中心服務不僅向老年人傾斜,而且諸如水龍頭壞了、油煙機故障、下水堵了這些老小區都容易遇到的生活瑣事,打個電話給中心,15分鐘就能有專業人員上門維修。
”十三五“期間,西城區完成了兩個“生活性服務業三年行動計劃”,不僅做到每2萬人平均1個百姓生活服務中心,累計建設百姓生活服務中心55個,各類蔬菜網點512個,更重要是,每新增一個便民網點,居民最需要的是什麼都成了籌備過程的重中之重,“高品質+精細化”的工作模式,讓百姓生活越來越便利。
便利性指數全市第一
完成第一個三年計劃時,西城區累計建成了30個百姓生活服務中心,實現按照居住區每平方公裡至少形成一個百姓生活服務中心的目標,259個社區實現商業便民服務七項基本功能全覆蓋。同時,西城區將生活性服務業規范化建設與環境整治、“七小”整治緊密結合,累計疏解提升各類傳統商市場70個,淘汰不規范網點3500余個。全區生活性服務業網點規范化、品牌化比例達70%,連鎖化比例達47%。
第二個三年計劃裡,西城區推出了五大方面27條便民生活服務措施,包括全區累計建成便民生活服務綜合體55個、力爭實現每個街道具有1個“家庭小物超市”、新建和提升改造“第三空間”15個、創新推出“西城e生活”雲服務平台等。2019年及2020年,在全市“七有”“五性”監測中,西城區便利性指數即基本便民商業服務功能社區覆蓋率為100%,排名全市第一。
解決社區“疑難雜症”
家裡東西太多,扔了可惜,放在家裡又沒地兒。您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煩惱?廣內街道槐柏樹街11號相來家園利用整治騰退出來的地下空間,改造了一處“智能方”便民倉,以低於市場價一半的價格供小區居民租賃使用,不僅有效解決群眾普遍反映的存儲空間不夠的“老大難”問題,這裡還有便民理發、共享健身、智慧書吧、社區兒童文化中心等便民服務。居民鄭阿姨每天來這裡讀書、下棋、健身、做手工,她告訴記者:“有時候社區開協調會,我們也會約在這裡,共議社區發展。”
這裡正是西城區15個“第三空間”中的1個。
“第三空間”即家庭的“第一空間”、工作單位的“第二空間”之外的街區生活服務與公共交流空間,包含便民中心、鄰裡中心、學習中心和交流中心四大版塊超過20項生活服務,90%的基本生活需求不出社區實現一站式解決。而“第三空間”也是百姓生活服務中心、便民網點外,用以解決社區“疑難雜症”的一個空間,以不斷提高社區服務現代化水平,來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大品牌開出社區小店
2019年開始,西城區新建便民網點的連鎖化率達到100%,包括物美超市新開的品牌“多點”便利店,還有盒馬菜場、京東生鮮超市、蘇寧小店等開設的互聯網+社區門店。這些大品牌在我區新增的便利店的面積基本都在100平方米上下,生鮮超市則突出了“互聯網”、“新零售”的服務功能,而且選址都在交通便利、生活或辦公集中區域。
連鎖大品牌提供高質量的商品和服務的同時,西城區還圍繞需求優化服務布局,推動功能拓展,如實現“便利店+藥品銷售”的突破,增設小物超市等,“小店面撐起大服務”不斷豐富。同時,我區引導各百姓生活服務中心設立“社區會客廳”、對口扶貧地區特色產品專櫃等更具溫度的生活消費空間,同時融入社區治理,建立黨員先鋒服務站等,讓“小中心服務大社會”。
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
“十三五”期間,西城區生活性服務業提出高品質、精細化的奮斗目標,也確實在這條路上加快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早在2019年,西城區在全市率先推出落實中央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若干意見的地方性舉措,跳出以業態門類、職責分工劃界的傳統局限,在基本便民商業基礎上,首次將養老、托幼、健康、文化、體育、休閑空間等多樣化服務融合,在廣外街道試點美好生活服務圈,打造馬連道南街生活性服務業品質街區。
在東西向的馬連道南街上,集中了廣外百姓生活服務中心及711、全時等多家便利店,和合谷、宏狀元等放心早餐店,品牌連鎖的維修、理發、藥店等業態齊全。而南北向的蓮花河兩岸,不僅有蓮花河濱水綠道可以健步,還有社區型購物中心、養老驛站、幼兒教育、社區健身、口袋公園等。試點街區輻射周邊17個社區的超過12萬居民。
在下一個五年,西城區將朝著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繼續前進。 (江幗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