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大街張自忠路環境整治提升主體工程完工

2021年01月06日16:59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1月6日電 (池夢蕊)2021年元旦剛過,歷時3個月的平安大街張自忠路示范段環境整治提升主體工程也宣告完工。改造后的街面上增加了中央隔離帶,隔離帶上是去年秋季種植的國槐等樹木,路中央的過街等候區變寬了,兩側便道上的線杆、箱體減少了,行人通行更加安全通暢,沿街整修后的房屋立面,吸收了周邊歷史建筑的特點,曾經寬闊而顯空曠的道路,此時正在逐漸恢復古都傳統大街的風貌。

有人說“一條平安街、半部北京史”,這句話准確概括了平安大街的區位特點。1999年,為解決當時機動車增加導致的城市交通等問題,對平安大街改造拓寬,形成了目前平緩開闊的現狀。改造后的大街全長7公裡,成為貫穿核心區的重要交通干道。其中東城區路段以地安門為分界,東至東四十條,全長3.1公裡,沿線國家、市、區級文保單位及不可移動文物15處,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老城內環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增設3米寬中央綠化帶 綠視率將提升至25%

經過前期實地踏勘和調研發現,平安大街東城段周邊多為二層及以下的低矮建筑,道路寬度卻在40米至50米之間,空間比例失調,且林蔭覆蓋率低。為了改善這一現狀,東城區綜合考量道路交通、市政管網、園林綠化等多種因素,在不減少車行道數量的情況下,通過在道路中央增設3米寬的綠化隔離帶,在道路南北兩側進行樹池聯通,對局部景觀節點改造提升等方法,實施林蔭化改造。與此前按面積評價綠化成效有所不同的是,本次改造引入一個新的評價指標——綠視率,即人們眼睛所看到的物體中綠色植物所佔的比例,它更加強調立體的視覺效果,也代表城市綠化的更高水准,預計今年開春綠化工程全部完成后,張自忠路的綠視率將提升至25%。

中央隔離帶綠化以喬、灌、花、草相結合的復層景觀為主,喬木品種選用了北京的鄉土樹種——國槐,下層則將栽種市花月季,底層將配植宿根花卉和綠籬色帶,局部和端頭節點還會輔以西府海棠和時令花卉,達到豐富植物季相變化、延長花期的效果。目前已累計栽植喬灌木等160株,道路南北兩側完成樹池聯通250延米。同時,中央隔離帶的種植池外立面,每隔約30米設置有梅、蘭、竹、菊和牡丹的雕花貼面,增加了車道景觀的韻律感。此外,隔離帶內還預留了照明和水源接口,為后期建設綠地無人智能澆灌系統、增加夜景照明奠定基礎。

除了栽種植物,中央綠化隔離帶工程還涉及道路、立面、強電、弱電、交通、照明、綠化等多專業交叉,且在秋冬季施工,復雜程度高。施工過程中,東城區組織不同專業單位多次召開現場會,協調解決各類問題。分別通過苗木植根、施工避讓、提高混凝土抗滲等級、過境水管加固處理、增加防凍材料和防寒措施、強化現場管理等方式,先后解決了喬木穩定抗倒伏、維護市政路基和各種管道結構穩定等問題,確保地下管線安全。

為“健步悅騎”讓路促“綠色交通”暢行

道路林蔭綠化的同時,交通也“綠”起來。據悉,在保証現有通行能力的前提下,適當縮窄了機動車道寬度,在渠化段交通流量較小的位置合並了車道數量,從而保証公交專用車道和非機動車道的寬度,充分彰顯“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的綠色交通理念,營造出“健步悅騎”的出行環境,推動平安大街從骨干道路功能轉型為綠色交通道路。

在張自忠路的清陸軍部和海軍部舊址門前,有一處人流量較大的過街人行道,是附近居民來往大街兩側的必經之地。此前,這段道路寬度有29米,而路中間僅有不足半米寬的交通護欄和幾根隔離樁。由於缺少安全的隔離等候區,面對前后的車流,多數行人不願在道路中間久停,更會“搶燈”加速穿過馬路,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前期調研時,很多居民反映過馬路時“提心吊膽”。為了確保行人過街安全,在中央綠化帶上設置了安全過街的隔離空間,既修復了大街的尺度,又將人行過街寬度從原來的連續29米縮短至單側過街寬13.3米,行人可在道路中間隔離帶稍作停留后,再走向另一側便道。對此設計,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周榕認為,在道路中間做綠化隔離帶,極大地保障了行人過街的通行安全與舒適度。

同時,改造還擴寬了街角的人行空間,在過街及開口位置降低植物高度,保障行人視野和通行安全。對沿線便道上的佔道設施杆體、箱體,則以路燈杆為基礎,實施“多杆合一”和“箱體小型化、隱形化、景觀化”改造,通過拆除、整合、入院、挪移、美化遮擋等方式,將沿街可視范圍內各類杆體從53根消減至27根,消減率為49%,各類箱體從86台消隱至11台,消隱率達87%,不僅實現了步行空間零障礙,淨化了天際線視野,還提升了非機動車道及人行道的照明效果。另外,在張自忠8號院前增設休閑場地空間等便民場所,在張自忠地鐵站A口周邊增設了廊架及坐凳,方便行人休息。

融合歷史建筑特色 消除街區風貌違和感

本次張自忠路沿線建筑風貌提升,在既往整治基礎上,進一步細化了各類建筑分類評分體系,按照改善、保留、整飾、更新等不同方式精細化提升建筑風貌,嚴格控制建筑高度、形態、色彩及各類附屬設施,累計拆除沿線違法建設200平方米,整治違規廣告牌匾38塊。施工中採用“干擺”“絲縫”“淌白”等傳統工藝,改造、修繕建筑立面6800平方米。在堅持“修舊如舊”的同時,強化沿線公眾參與,為居民、商戶提供整治“菜單式”選項,讓傳統風貌與現代生活氣息更加融合。

位於張自忠路3-1號是一家銷售電動自行車的店面,改造前該店廣告牌匾超高超寬,卷帘門盒及穿孔金屬板也包住了牆面的雨水管,使店面整體比較雜亂。而其緊鄰的清陸軍部和海軍部舊址,則是經典的歐洲古典風格磚木結構建筑群,二者風貌格格不入。因此,改造中設計師選用了與歐式風格貼近的“民國風”設計,改造了違規廣告,牆面採用“淌白”工藝,在“女兒牆”位置做了雙層線腳,線腳間插入中式磚雕裝飾﹔立面豎向用壁柱劃分,將雨水管隱藏在壁柱內,美觀又實用,打造“中西結合”效果。

張自忠路25號院的門柱,改造前柱身較粗,與原本院門不協調,且不符合傳統建筑風格。在改造時,撤換了門柱,在院門上方砌筑牆體,重新砌筑了傳統中式院門,並將原有的金屬門更換為傳統木質門,兩側增加抱鼓石、黃銅門鈸等傳統配件,同時在門東側牆面增加了圖案磚雕,達到傳統中式民居的效果,與整條平安大街的風貌相協調。

2021年開春后,張自忠路還將實施瀝青路面銑刨加鋪和灌木地被種植,同時平安大街的地安門東大街和東四十條段環境整治提升也將啟動,從時代特征、建筑風貌、綠化種植、硬化鋪裝、城市家具五方面精細設計,塑造各段風貌特色,力爭打造佑世滄桑、玉河古道、靖恭繁華、雙亭憩園、貝府書香等景觀。

(責編:池夢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