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冒險王 八年探訪七十余座冰川 也許那是他最好的歸宿

2021年01月04日08:02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西藏冒險王 八年探訪七十余座冰川 也許那是他最好的歸宿

2020年12月20日,網名“西藏冒險王”的中國冰川探險者王相軍,在攀登西藏那曲嘉黎縣的依嘎冰川時,不幸失足落入冰川暗河中失蹤。年僅30歲的他被粉絲們稱作“冰川哥”,在將近8年的時間裡,探訪了中國70余座冰川,拍下珍貴的影像資料,記錄冰川的消融,還曾經受邀參加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呼吁大眾關注氣候變化與冰川保護。26日,王相軍的弟弟王龍將哥哥不幸離世的消息告知粉絲:“我的哥哥,你們的老王,永遠地留在了這個他最喜歡的瀑布裡。至此希望大家不要去這個地方炒作,尊重逝者,他這一生痴迷於冰川,同時獻身於冰川,這裡是他最好的歸宿。”

為中國70余座冰川留下一手影像資料

好多網友知道王相軍,是在刷小視頻的時候,冰川融湖、雪蓮花、千年藍洞,屏幕另一邊的神秘風景令人嘖嘖稱奇。王相軍就靠著一部手機、一個自拍杆,把藏區高原上人跡罕至的神秘風景帶到大家面前。

總共181個作品,讓他累計獲贊1526萬次,在“西藏冒險王墜入冰川離世”的話題沖上熱搜之前,他就已經有了一百多萬粉絲。其實王相軍用短視頻記錄旅行的時間並不長,2019年1月17日,他發布了第一則西藏雪山腳下冬泳的自拍視頻,到現在還不滿兩年。“大自然不加修飾的美,除了震撼還是震撼!”這是網友對他作品的評價。

讓人震撼的不僅是美景,還有王相軍的探險行動。爬冰山、蹚冰河、鑽藍洞、在冰湖游泳,他對大自然有種執念與渴望。“第一次遇到如此奇觀,忍不住進去一探究竟,這個洞太隱秘了,可能上萬年都無人踏足過。”在一則冰川探險的視頻簡介上,他寫下自己的心情。

畫面中,潔白冰面的盡頭,閃爍著天藍色的幽微的光,王相軍舉著鏡頭,順著冰川之間的縫隙,直接蹚著冰河走。藏區高原上,雖然才10月初,但凜冽的風還是讓人覺得刺骨。他自言自語,“我特別想進去看看是什麼樣子,鞋濕了就濕了,管它呢!但穿著冰爪還是特別滑呀。”一連好幾個“管它呢”,訴說著王相軍對美景一探究竟的渴望。

把他的小視頻一則一則看完,就發現其中有不少被平台加上“該行為存在風險,請勿輕易模仿”的警示語。他在絕壁攀登,跨越冰川之間的溝壑,在氣溫零下的高原上冬泳,都是極具風險的戶外極限挑戰。

並非意識不到危險,但一股由體內生發出來的冒險精神,讓他想去看、去記錄。“這個地方千載難逢,抓住機會,我一定要來。”看到冰川裡類似“一線天”的構造,王相軍激動地對著鏡頭一個勁眨眼睛。

在冰川上的王相軍,身上有一股原始而又蓬勃生長的熱情和沖勁。畫面裡的他衣著不修邊幅,一頭帶點自來卷的短發在風中飛舞著,嗓門也大,遇到好看的景色,一高興就對著鏡頭喊起來。長時間的戶外活動讓他的嘴唇也有些干裂起皮,但他似乎完全不在意,只是沉浸在大自然的寶藏中。

雖然沒有經過專業學習,但王相軍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了解一點也不少,他用將近8年的時間,一步一個腳印地丈量中國的冰川。2019年12月6日,他還受邀參加在西班牙馬德裡召開的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有機會把親自拍攝的冰川樣貌呈現給世界。

“對很多人來說,南極冰川離自己很遠,冰川融化也不影響自己發工資。拍了這些視頻,我希望大家能看到真正的冰川,相信氣候變化的事實。”從馬德裡回來時,王相軍面對媒體時這樣說。

了解自然、探索自然、愛護自然,是他始終踐行的旅行准則。至今,他的抖音簡介仍然保留著一段個人旅行態度的宣言:“我只是熱愛大自然,深入其中,隻想要去感受它的美麗和能量,拍照記錄,不搞破壞,當我離開那裡的時候,什麼都不會留下。”

四海為家,有了積蓄就出發

王相軍1990年出生在四川廣安的農村,讀完高中就離家打工,在成為“冒險王”之前,他在工地上搬過磚、在富士康工廠做過清潔,還去西藏餐館裡當過服務生。

開始探險之路,完全是不經意間的機緣。正在麗江打工的王相軍,看到公交車上一則玉龍雪山的廣告,之前沒看過幾次雪的他被深深地吸引,就想去看看。結果到了景區他才發現,纜車票太貴了,一咬牙決定徒步往上爬。8小時之后,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眼前充滿奇幻色彩的冰川,讓他第一次覺得自然的美景太驚人了。

有了這次初體驗,王相軍的生活重心開始逐步轉移。他四海為家,打短工賺錢,有了積蓄就出發。在同一個地方待久了,他會有想要逃離人群的沖動。而每次出去旅行,即使身處的環境人跡罕至,甚至充滿了危險,他卻感到放鬆。離開大山回到城市,他就好像被按下了重啟鍵,再次精力充沛。

戶外探險,是與瞬息萬變的大自然交手的過程,危險逼近就在一瞬間。王相軍之前就曾經掉入冰河,隻不過那一次他順利爬了出來。早上,他爬進冰川深處的時候,腳下的冰塊很厚,但下午出來時,冰就融化到隻剩下一半。“當我走到中間的時候,還是發生了一件非常不幸的事,冰碎了,整個人連同設備全都落入水裡。”事后回憶起來,王相軍臉上帶著笑容。他沒講自己怎麼爬出水面,而是更關心一起落水的相機和手機,“裡面是我拍了一天的照片和視頻,回到營地趕緊烤火,又花了一千多塊錢修手機,現在才能給大家展示。”

每次出門,隻要條件允許,他還會帶上自己的愛犬“土豆”,視頻裡有不少它的身影。這隻在西藏墨脫收養的土獵狗,在幾年的流浪裡,是王相軍最親密的伙伴。“從2010年過完年離開四川老家,王相軍幾乎‘消失’了9年,中間隻回家過過一次春節。為了守護自己的自由,他離開家鄉和家人,害怕家人不接受他的生活方式,他怕被困在老家,被日常生活磨平棱角和激情。”新華每日電訊在去年4月的報道裡,介紹王相軍近10年來的經歷。

2018年年末,王相軍在短視頻軟件上走紅,弟弟專程坐火車去西藏那曲找到他,帶他回家看了父母。好在父母開始了解並接受他的生活方式,這次回家算是他生命中的一個轉折點。他仍然保有著向往自然的冒險精神和個人生命的孤寂狀態,但也開始和世俗中的煙火氣和解,找到自己與社會之間的動態平衡。

和家人重聚之后,王相軍做起了直播帶貨,跟弟弟一起出售藏區的土特產。弟弟王龍的微信專門寫著藏地特產銷售,和哥哥打配合,在朋友圈裡不定期給當地的靈芝、天麻、野生蜂蜜打廣告。

1月2日,王龍更新了朋友圈,展示了哥哥生前定制印刷的日歷樣品。日歷裡面,貢拉格博、珠穆朗瑪、馬納斯魯,每張極地風光照都是王相軍自己拍攝並精選出來的。在扉頁上,他選用了一段話:“這短短的一生,我們最終都會失去。你不妨大膽一些,愛一個人,攀一座山,追一個夢。”

或許離開城市,走進冰川雪山和藍天白雲之間,讓王相軍慢慢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拍視頻不小心踩到暗石落入河中

2020年12月26日,“中國冰川探險第一人”喪生的消息,沖上了熱搜。消息是由弟弟王龍發布的,一時間大家都在關心,當時發生了什麼?人找到沒有?

造訪依嘎冰川,王相軍和“驢友”小左一起上的路,覺得兩人有個照應,也方便互相拍視頻。現在網上流傳的“冒險王墜落冰川畫面曝光”,就是小左幫王相軍拍攝探險視頻時留下的影像。這是在同一地點的第二次拍攝,第一條拍完,王相軍覺得自己的表現缺少代入感,就又爬上冰川,讓小左幫著再拍一次。他對作品有著一貫的風格要求。

冰川上原本就不好走,王相軍雖然經驗老到,但小跑中不小心踩在暗石上,還是讓他瞬間滑下了陡坡,落入河水中。小左見狀,趕緊把拍攝的三腳架伸下去,想把王相軍拉上來。冰面濕滑,吸滿水的羽絨服變得十分沉重,兩人都沒有著力點,人拽不上來。

當時他們所處的位置距離車子不過百余米,小左狂奔去拿來繩子和密封的桶。他想,王相軍抱著有浮力的桶,好保存體力。不然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氣溫零下9攝氏度,身體失溫,會讓救援變得更加困難。但是四周都是光滑的冰面,繩子沒辦法固定,人還是拉不上來。小左在回憶裡寫道,“就在下面不遠,有修路的工棚,跑下去找人幫忙10分鐘足夠了。”他拼命狂奔,覺得肺都要炸了,長期戶外探險讓他知道情況的危險性,時間就是生命。

然而等他再和工地上的4個人開著皮卡車上來,跑到事發地點,王相軍和桶都已經不在了。他們沿著瀑布的水流往下游找,卻再也沒有發現王相軍的蹤跡。

王相軍的驟然離世,讓他的家人和朋友都深陷傷痛之中。事發時,就在王相軍身邊的小左更是在悲痛、自責和網友的責罵中度過了最艱難的一周。面對喧囂的網絡聲音,我們希望小左能簡短說明搜救情況,於是在12月27日通過抖音私信聯系了他。雖然消息顯示“已讀”,但卻沒有任何回復。到29日,小左設置了拒收非好友私信。

根據現有的視頻和口述還原可以看出,冰川上面事發突然,在當時的狀況下,小左已經盡可能地施救,求全責備的言論和陰謀論式的辱罵,對於這樣一位痛失好友的幸存者來說並不公平。但網友對於救援的情況仍有疑問,希望小左可以再講幾句話,幫助大家描摹出事情的樣貌。

幾經輾轉,我們終於聯絡到小左本人。“你們是怎麼有我的聯系方式的?”小左更關心這個話題。面對提問的請求,小左干脆地說:“不可以,就這樣。”電話進入忙音。

探索冰川,王相軍經常一個人上路,但在路途中也常會偶遇到仰慕他的圈內“驢友”。“看看我遇到誰了,西藏冒險王啊!”博主“逍遙女摩頭”在西藏林芝的一家飯店前,用視頻記錄下和王相軍偶遇的經歷。當時王相軍的摩托車正好沒油了,“逍遙女摩頭”就大方地把自己滿滿當當的備用油箱拎給老鐵救急,因為方向順路,兩人還商量著一道出發,視頻裡即將再次啟程的王相軍高興地對著鏡頭大笑。這則視頻發布在去年11月25日,沒想到不到一個月,志同道合的“驢友”就不幸遇難。

有人質疑“逍遙女摩頭”在最近的直播中提到“冒險王”,是為了蹭熱度吸粉,“鍵盤俠”的惡語讓她十分憤怒。悲傷當中她並不願多談,只是通過抖音私信簡短地告訴我們:“我和老王有兩面之緣,接觸不深,但是可以感覺到他人很單純。”

極地搜救困難重重,戶外探險量力而行

“西藏冒險王”不幸墜落冰山的消息,讓不少網友在遺憾難過的同時表示,戶外探險危險性太高了!如何在與大自然相處的過程中盡可能保護自身生命安全,是戶外極限運動者們從始至終面對的重要課題。

曾擔任北大山鷹社第二任社長、擁有30年戶外登山經驗的曹峻,以自己的實際應驗告訴大家,戶外攀登可能遇到的風險、應對的措施以及必要的行前准備。

面對極端氣候環境,裝備是保障安全的關鍵。人在光滑的冰面上行走,穿上鞋底帶齒的冰爪,可以抓冰,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滑的作用,高山靴則可以幫助登山者保暖。冰鎬和繩子也是在戶外的兩大利器。“如果我們遇到裂縫、暗河這種危險的地方,團隊成員就會用繩子把彼此聯結在一起,萬一有人滑倒,前后的同伴可以及時把人拉起來。”曹峻覺得,面對風險時的安全保護措施非常重要。

冰川是由陸地上多年積雪壓縮而成的、巨大的、有厚度且會流動的冰體,它通常分布在南北兩極和高山高寒地帶。就中國來說,約5萬平方公裡的冰川,大都位於新疆和西藏。古老的冰川經過千萬年的流動和擠壓,顯得奇幻而神秘,但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不僅野獸比人多,更可能遇到雪崩、落石和冰體坍塌。

在這種狀況下,行前參加培訓班、對當地的地貌進行了解、做風險研判、進行充足的物料准備,都是一名專業的戶外探險家每次出發前的功課。曹峻說,雖然對於非競技運動員來說,不必要進行持續的體能訓練,但戶外運動對人的身體狀況和體能儲備都有要求,還是要量力而行。

在30年的登山經驗中,曹峻對前往什麼區域、什麼季節出發也很有講究。像攀登西藏的喜馬拉雅山,曹峻會選在春秋兩季,到新疆去則大多是夏季。“因為在西藏,夏季多雨、氣溫高,積雪厚,就容易出現雪崩。但新疆降水量不多的情況下,夏季的氣溫比較舒適。”特定季節的天氣條件,將會很大程度影響登山者面對的風險。

早在2000年,還在北大讀地貌學研究生時,曹峻就參加了玉珠峰山難的事故搜救。他說,極地的搜救工作有非常困難的一面,搜救隊員隻能根據地圖等資料和現場留下的痕跡尋找遇難者。

王相軍出事之后,當地政府已經快速成立了專門的搜救隊伍,弟弟王龍也和小左一起,再次到事發地點和瀑布下游,試圖搜尋王相軍的遺體。但是即使到科技發達的今天,流水將人類活動的痕跡沖刷干淨,加之氣溫下降、瀑布結冰,搜救工作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難。

2020年12月28日,有網上消息稱救援隊發現了王相軍的救援信號。弟弟王龍向某媒體的記者說明信息不實,但也並不想再多說,“說再多也沒用了。”

截止到發稿,前方的搜救工作仍然沒有新的進展,王龍在朋友圈寫道:“從來沒經歷過這種喪親之痛,雖然這樣的事情早有想到過,但當真正到來,還是感覺那麼突然,這幾天一陣一陣地難受。”

“西藏冒險王”愛在冰川、歸於冰川,人們會看著他留下的寶貴影像資料,向往著難以到達的冰川,緬懷這位冰雪之中的精靈。

本版文/武冰聰

(責編:鮑聰穎、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