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25日電 (池夢蕊)12月24日,《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草案)》提請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草案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的標准,圍繞保護好中軸線突出的普遍價值及其真實性和完整性做出制度設計。分布於鐘樓、鼓樓和永定門城樓的傳統城市軸線及其兩側的歷史建筑和道路,以及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都被納入保護范圍。同時要求保証景觀視廊內視線通暢與景觀協調,突出中軸線的空間統領地位。鼓勵遺產向公眾開放,並適時採取預約、限流等措施對其進行保護。
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對象包括三個部分
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包含哪些范圍?草案提出,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對象包括三個部分:一是分布於鐘樓、鼓樓和永定門城樓的傳統城市軸線以及緊鄰其左右兩側、富有層次和秩序性的一系列建筑群、歷史道路、橋梁及其遺址。二是承載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價值的遺產環境構成要素。三是中軸線文化遺產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具體保護措施方面,草案提出,嚴格保護遺產區內歷史道路、廣場的空間尺度、平面布局﹔其東、西兩側的建筑界面應當完整、連續,位置和風貌應當符合中軸線不同段落歷史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傳統原貌;保持宮城、皇城、內城、外城四重城廓的平面空間結構﹔保証景觀視廊內視線通暢與景觀協調,維護平緩開闊的城市空間形態,突出中軸線的空間統領地位等。
鼓勵將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向公眾開放
在文化遺產的傳承利用方面,草案從七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規定,包括鼓勵將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向公眾開放,向本市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檔案館等公共文化機構捐贈或委托展示與中軸線文化遺產相關的實物、資料﹔開放中軸線文化遺產及相關資料,鼓勵高校、科研機構及有關專家學者從事相關研究、發掘和闡釋﹔鼓勵設立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等文化活動場所,開發文化體驗活動,鼓勵支持本市各級各類學校開展相關教育教學活動等。
開放的同時也要注重保護。草案提出,向社會開放的文化遺產點各管理、使用單位應確定合理的游客承載量,採取預約或適時限流、分流等措施,降低旅游活動對遺產的負面影響。
保護中軸線遺產貢獻突出將受獎勵
人人都將是保護主體。草案提出,任何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都有保護中軸線文化遺產的責任和義務。鼓勵通過開展研究、舉辦活動、捐助資金等方式,參與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鼓勵設立保護基金,對遺產保護、修繕、展示、研究、交流和傳承等活動提供資助。捐贈人、受益人按照規定享受稅收優惠。對做出突出貢獻的,應給予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
如何推動文化底蘊和商業業態相融合?草案提出,市、區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中軸線保護區域內業態的引導,優化業態分布,培育和扶持符合中軸線文化遺產價值傳承的業態發展。鼓勵和支持老字號企業改革和創新經營模式,發掘、展示傳統技藝和文化內涵,開發北京特色的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