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生物健康產業迎來“收獲季”

2020年12月22日08:38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中關村生物健康產業迎來“收獲季”

  高端醫療設備國產化進程加速,靶向藥物研發碩果累累,智慧醫療服務體系逐步完善……截至11月,中關村示范區今年已累計獲批生產一類新藥7個,另有近20家企業研發中的一類新藥品種進入臨床二期﹔累計獲批25個創新醫療器械,約佔全國三分之一。

  記者獲悉,“十三五”時期,中關村示范區生物健康產業的集聚效應逐漸顯現,在原研新藥、創新醫療器械、智慧醫療領域不斷取得重量級突破。“十四五”期間,中關村將繼續加強基礎研究投入,提高研發生產效率,完善產業配套,推動生物健康產業成為北京創新的“金名片”。

  從0到1,自主創新步入“收獲季”

  不久前,一位91歲高齡的骨折老人順利做完了右股骨頸骨折微創經皮閉合復位空心螺釘內固定手術,輔助醫生進行手術的,是由天智航自主研發的骨科手術機器人——國際上唯一能夠開展創傷骨科、脊柱外科手術的骨科手術機器人“天璣”。

  骨科手術對精度要求極高,手術機器人的輔助不僅可以提高准確率、縮短手術時間,更具有創口小、出血少、康復快等優勢。目前,“天璣”已在全國80多家醫療機構完成8000余例手術,造福眾多患者。

  過去五年,我國生物健康產業步入發展黃金時期,自主創新大潮勢不可擋。在中關村,還雲集著華科精准、柏惠維康、術銳等一批創新醫療器械研發企業,在高端醫療器械國產替代的征程上穩步邁進。

  在另一個賽道,北京企業同樣表現搶眼。百濟神州自主研發的BTK抑制劑澤布替尼,實現了中國原研新藥出海“零的突破”﹔以重大肝病領域藥物為研發核心的華輝安健,開發了具有全球知識產權的抗乙肝單抗新藥HH-003,被視為“乙肝患者的福音”﹔博輝瑞進自主研發非交聯細胞外基質源生物材料,成為全球第二家實現非交聯細胞外基質源生物材料產業化和全線產品布局的企業……經過多年發展,中關村企業在靶向藥物、新型聯合疫苗、抗體制備、介入植入材料技術等多個領域掌握了技術主導權。

  創新引領,賦能智慧醫療體系

  遠程醫療、AI人工智能診斷、醫療語音錄入、疾病風險預測、無接觸服務……在智慧醫療領域,中關村也涌現了一批新技術新產品和眾多新業態新模式。

  11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推想科技的“肺結節CT影像輔助檢測軟件”注冊,這也是我國首張肺部AI第三類醫療器械認証。至此,推想科技成為全世界唯一一個擁有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歐盟CE、日本藥監局、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四大認証的AI醫療公司,獲得了全球多個主要醫療市場的准入資格。

  雲知聲“智能語音電子病歷系統”則是另一個“跨界融合”的典型。今年2月,“智能語音電子病歷系統”由上海第一批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帶到前線,讓身著厚厚的口罩、橡膠手套和防護衣的醫護人員解放了雙手。

  一個個跨界融合的成功案例背后,是中關村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5G等前沿技術領域深厚積澱為生物健康產業開辟的新路徑。截至2020年11月,中關村累計獲批AI醫療Ⅲ類醫療器械注冊証4項,居全國首位。

  配套成熟,打造硬核產業集群

  10年前,解江冰扎根中關村,投入到眼科手術所需的生物材料——人工晶體的研發攻關中。

  “雖然我回國創業不是最早的一批,但卻恰逢其時。當初,我之所以選擇中關村,最看重的就是中關村成熟配套的創業支持政策和醫藥科技企業聚集的環境氛圍。”愛博諾德創始人解江冰感慨地說。對生物健康企業來說,成功是創新、集聚、產業環環相扣的結果,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孤軍奮戰”。以藥品為例,藥物從實驗室到上市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很多公司雖具備研發能力,但卻缺乏開發和生產的能力。

  “現在,研發企業隻需提供一個分子序列,我們就可以完成新藥上市前的全部過程。”昭衍生物全球首席運營官陳葆魯說,其平台能夠為新藥研發企業提供從細胞株構建、可行性研究、質量檢測、中試到商業化生產的一站式服務。

  13家技術轉移服務平台、41家開放實驗室、24家生物健康領域孵化器,6個生物醫藥特色園區……中關村生物健康產業集聚效應顯著,服務體系完備,為企業加速成長創造了條件。

  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介紹,中關村下一步將通過推動前沿技術與醫療場景融合創新、建設智慧醫院平台載體、推動新技術產品應用示范、推動智慧醫療監管創新等方式,推動智慧醫療產業加速發展。

(責編:池夢蕊、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