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胡同一套整改方案 禁疏相結合破解行車難

2020年10月22日15:04  來源:北京晚報
 
原標題:一條胡同一套整改方案 禁疏相結合破解行車難

  胡同是北京城的重要文化符號,槐樹相接洒下一片陰涼,老人抱著孩子在門前拉拉家常,是胡同裡最有代表性的煙火氣息。但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街巷的環境變化卻“讓人歡喜讓人憂”,穿行的汽車讓孩子們不敢在胡同裡嬉戲,甚至門前乘涼的空間也被汽車佔據。

  如今,京城多處胡同進行交通整治,一條胡同一套整改方案,以禁疏相結合的方式,破解胡同行車難,讓胡同重歸安寧祥和。

  改

  增限速加限行添順暢

  “道路太窄,車輛開得太快,老人都來不及避讓”、“車輛扎堆停放在小區出入口”、“消防通道全被佔了”……因為人流量、車流量大,導致交通及環境秩序差,這是很多胡同共同存在的症結。

  人定湖北巷也曾是如此。這條胡同地處西城、東城和朝陽三區交界,是周邊居民通行的必經之路。德勝街道牽頭和安貞街道經過多次協商,並征求周邊居民意見建議后,拿出了整治方案——實行“減速穿行,禁停車輛”的制度,並嚴格要求車輛穿行時車速需低於5公裡/小時。“希望能通過努力,未來將人定湖北巷打造成德勝地區最美的步行街。”

  除了限速之外,不少胡同也開始限制行駛。塔院胡同中的五路通街至六枝胡同段,呈細長形,長約200米,寬約4米,是一條重要的交通紐帶。尤其是早晚高峰期,雙向行駛的車輛時常發生擁堵,有時一堵就是半小時。

  德勝街道將塔院胡同的交通現狀上報給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交管局經過多次實地考察,並聽取胡同周邊居民和居委會意見后,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有關規定,決定自2020年6月15日起,塔院胡同(五路通街至六枝胡同段)禁止機動車由南向北方向行駛,由南向北行駛的車輛皆從德外大街輔路上穿行。

  經過了很短的適應期,如今塔院胡同交通順暢,即使高峰時期,也不再擁堵。原來從這條胡同行駛的車輛,也可以繞行德外大街輔路。

  單向行駛也是近年北京多處交通微循環改造中的重要內容,東西城區裡的多條胡同都改為單向行駛,進一步改善了這些背街小巷交通秩序混亂、街面秩序雜亂等情況,讓胡同裡的交通得以順暢地運轉。

  禁

  不停車胡同逐漸增多

  東四九條全長隻有718米,但胡同裡有小學也有衛生站,旁邊還有幾個寫字樓,所以胡同裡經常停滿了車輛。“橫躺豎臥,東歪西斜,都在胡同兩側亂停著,我們出門走路都得繞著車走。”住在這裡的居民侯國泰說,“出行太不方便了,幾年前有個小火情,消防車都開不進來,后來還是消防員接了特別長的水帶,險些出大事兒。”

  東四街道用了將近6個月的時間來梳理這條胡同,首先對胡同的停車進行了摸排。“平時的停車數量是八十多輛,偶爾突破九十輛,很多都是外來車輛,符合我們屬地停車條件的是五十多輛。”東四街道城市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喬煥偉和工作人員在胡同裡轉了幾天,摸清了基本情況。

  此后,東四九條胡同東口的一個拆遷滯留地進入了街道辦事處的視線。街道把這裡改造成了停車場,施劃了56個車位。有了這個停車場,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和居民多次協商,最后統一意見——將東四九條建成一個不停車胡同。

  從今年8月開始,東四九條進入不停車階段。胡同裡槐蔭匝地,路面整潔,兩側設置了硬質隔離帶和花箱,居民家門口擺上了小茶桌,街坊鄰居們也經常湊到一起下棋、喝茶、聊天,“老北京的生活氣息又回來啦”。

  “街巷胡同停車問題進入攻堅階段,得一條一條胡同地去梳理。我們近期的目標就是停車有序,有條件的胡同實現不停車。除了東四九條之外,今年還將繼續擴大不停車區域和范圍,比如東花市、工體附近實現不停車。”東城區城管委副主任胡向軍介紹,“在未來的三到五年中,將繼續採用共享停車、‘平改立’等方式挖掘停車資源,進一步讓‘停車難、停車亂’得到改觀,提升胡同的交通環境。”

  為了保証單行和禁停,不少胡同還在改造的時候加裝了地樁和護欄。

  雙旗杆東岔路曾經是亂停車重災區,德勝街道城市管理辦公室多次對雙旗杆東岔路亂停車現象展開執法行動,每次都清理出數十輛亂停亂放的機動車、三輪車、快遞車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街道聯系施工隊在人行步道上安裝了一百多米的交通護欄,在路上形成了一道安全屏障,守護居民平安出行。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新明胡同。行人沒處走,機動車亂停放,這樣“人車相爭”的局面,給周邊居民帶來諸多困擾。最終,德勝街道將違停在新明胡同人行步道上的私家車進行挪移。為了根治人行步道上出現的亂停車現象,街道城市管理辦公室聯系施工隊在人行步道上安裝了隔離地樁,在胡同周邊小區的出入口處等相對開闊的地方,還安裝了部分攔車石球,杜絕了胡同內亂停車現象的發生,做到“還路於民”。

  疏

  路側車位向居民開放

  在進行了“限”“禁”等措施之后,胡同裡的交通問題有了改善,但居民停車問題還需要解決。

  “解決胡同的交通秩序,繞不開的就是停車需求。”德勝街道城市管理辦公室楊軍劍科長說,“不少胡同周邊居民眾多,很多胡同內原有的停車位難以滿足居民停車需求。車主們為方便,都把車停在道路的另一側,這也導致胡同內交通混亂。”

  為了滿足居民停車需求,德勝街道經過多次現場摸排,聯合區交通支隊、區城管委等部門,最終推出了全區域路側停車自治方案——完成德勝地區46條街巷、2250個車位的自治管理和共享停車資源工作,通過居民認証的車輛可以辦停車優惠証,擁有“優惠証”的居民可付費享受全區域46條街巷的停車資源。“有証的車輛,停車費按每小時0.5元收取,駛離后從卡內余額自動劃扣停車費﹔無居住停車認証的車輛,按市場價收取。”

  更難得的是,方案中還考慮到了在轄區內無車有房且達到退休年齡或以上的老人,每戶老人可以給兒女申請一個臨時優惠停車証,“滿足子女探視老人的需求,讓他們不用為停車發愁。”

  在東四九條,東四街道也牽頭和居民與地區自管會一起,通過了《九條居民停車自治公約》。有停車需求的居民可以到街道登記,按照三証合一的標准來核發停車証。“一共登記了111輛車,居民房產証、戶口本、車証這三証合一的有三十多輛,二証合一的二十多輛,還有兩到三輛的差額,我們在附近協調了幾個錯時停車位,給居民們解決了停車的出口。”

  滿足了居民需求,胡同的秩序才能得到保障和維持。同時,為了后續管理和維護,防止亂象反彈,不少社區還組織了保安員和志願者定時在街巷內巡邏,對於不知曉禁停、單行規定的車主做好勸阻和告知工作,引導車輛有序通行。家住在人定湖北巷1號院的居民敘桂華也主動加入了維持胡同秩序的志願者隊伍,“胡同環境改善了,真是解除了附近居民的心病,以前我們都不敢讓家裡老人一個人走這條道,現在她一個人出來我們也放心了!”

  本報記者 周明杰

(責編:池夢蕊、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