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陳雪檸)改造社區小微空間,讓居民生活更幸福。今天,伴隨著太陽宮鄉芍藥居北裡小微空間啟動施工,朝陽區“微空間·向陽而生”小微空間改造試點的5個項目全面實施建設,部分項目已完工並向公眾開放。
“鄰裡團結互照應,尊老愛幼增和諧,言行舉止有教養,做人做事守規矩……”這是芍藥居北裡208號樓居民自發制定的鄰裡花園治理公約。上午,在大家整齊的朗讀聲中,樓前小微空間啟動施工,預計下月完工亮相。
芍藥居北裡是個近30年的老社區,人口密集,老年人口佔比高,公服設施存在短板,景觀環境陳舊老化,這裡的問題也是很多老舊小區的通病。責任規劃師牽頭成立了以社區居民、黨員代表為主體,同時包括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建筑技術集團、北京工業大學、太陽宮鄉、社區以及物業公司等多方參與的社區小微空間治理小組,共同開展調研、設計、施工、管理等工作。
“楊師傅退休后經常在這兒免費給老人理發,這個小角落能不能保留?”“夜裡太黑了,我都不敢從小路走。”多次收集居民反饋后,改造方案逐步形成。未來,這裡將增加慢行步道、熱心鄰裡角、信息公告欄、座椅、支部園地等,注重解決公共步行、鄰裡互動、擾民吵民、入口服務、花園環境等多方面問題。同時,隨著北京垃圾分類的全面開展,208號樓周邊兩個垃圾收集點已完成方案設計,擬同步實施提升改造。
改造現場,社區居民用鑼鼓镲伴奏,以三句半的形式回顧了小微空間改造項目開展以來的點滴歷程。居民還獲贈鮮艷的芍藥花苗,待施工即將結束之時移植到“鄰裡花園”中。
太陽宮鄉的責任規劃師張晨介紹,隨著項目的開工建設,將進一步總結208號樓樓前空間的改造經驗,助力責任街區逐步推廣試點,探索芍藥居北裡在多元復雜背景下的更新改造策略。
據悉,今年年初,在“微空間·向陽而生”小微空間改造試點選拔評審活動中,5個小微空間改造試點項目正式入圍實施:
■以大數據應用分析為特點的雙井街道“井點”小微空間﹔
■與社區活動場所統籌改造、著眼便民服務的小關街道惠新東街小微空間﹔
■巧妙結合空間現有植被與使用特點的常營鄉“玫瑰童話花園”小微空間﹔
■充分發揮居民自治力量的南磨房南新園東小區小微空間﹔
■具有地區可復制性的太陽宮鄉芍藥居北裡小微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