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天地區”37項民生工程年內投用

2020年08月03日07:57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回天地區”37項民生工程年內投用

  圖為昌平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本報記者 閻彤攝

  過去“觀裡人”常說:“回天計劃行不行,就看林萃路通不通。”今年6月底,盼了十多年的林萃路全線通車,老百姓感慨:“回天計劃很實際,惠民項目接地氣!”

  不僅僅是林萃路,“回天地區”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兩年以來,清華附小昌平學校天通苑校區建成開學,霍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開業,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北區、東小口城市休閑公園正式開園……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仍有一批重點項目如期建成運行。今年年底前,還將有人大附中昌平學校、中西醫結合醫院住院樓以及霍營公園、賀新公園等37個民生項目投用。

  與此同時,“回天有我”社會志願服務在社區抗疫實踐中得到不斷深化,“五方共建”“社區議事廳”等治理模式結出新果,“回天環保聯盟”等社會服務力量興起,“回天”三級社會組織治理體系逐步健全。在市區兩級政府以及廣大居民一起努力下,“回天地區”三年行動計劃各項任務正加速落地,健康美麗、和諧活力的“回天”幸福家園逐步完善。

  疏堵效果顯現

  林萃路的開通,對於家住龍澤苑東區的張智來說,是上下班路上實實在在節約下來的一小時。

  “以前奔望京,路上怎麼也得一個多小時,現在不到40分鐘,下班回來還會更快。” 張智說,“過去常走黃平路,不僅向西兜了個反方向,而且堵得厲害。林萃路打通后,開車到五環一馬平川,上班的心情都舒暢了許多。”

  對於回龍觀地區的出行環境,張智直言變化很大。自打2005年搬到龍澤苑東區后,他沒少在路上堵車,有一次早上去西二旗,短短6公裡路堵了兩個半小時。2012年,聽說林萃路很快就將打通,張智一家人還特意在國風美唐置業,就是為了盡快享受交通便利,可誰知,這一盼又是8年。

  今年6月30日,林萃路全線通車的首日,張智早已做好准備第一時間嘗鮮,就連他退休多年的父母也特意前去感受了一番,並拍照發給兒子,囑咐他,“林萃路通了,以后別走冤枉路了!”

  這是數萬回龍觀居民日常出行的縮影。林萃路北延的開通,對周邊路網分流效果明顯,尤其是幫助京藏高速減負。“林萃路一開通,北郊農場橋車少多了。”在回龍觀社區網論壇上,網友發帖感慨,立即引來不少“觀裡人”跟帖:東部分流明顯,疏堵效果顯現。

  距離林萃路不遠處,還有全市首條自行車專用路,現已建成開通一周年。數據顯示,一年間總騎行量超過140萬輛次,每個工作日早晚高峰有約1500人通勤打卡,成為了回龍觀居民出行的新時尚。不僅如此,自行車專用路西延工程也已於7月底完工通車,“回天”居民可通過自行車專用路直達中關村軟件園,並在騎行中享受“左轉優先”等多項路權。

  與此同時,“回天地區”還有多項交通基礎設施正穩步推進,“一縱一橫”北清路、安立路快速化改造緊張施工,京都兒童醫院等3處地下停車場開工建設,回龍觀公交保養場站正式開工等。

  “回天地區”交通環境改善還體現在細節,在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東南方向的文化路與龍騰街交叉口,不僅換上了全新信號燈,還施劃了導流安全島,充分保障行人與自行車安全。回龍觀東西大街等主干道還施劃7000多個路側停車位,杜絕違規停車亂象等。通過重點工程與精細化治理相結合,困擾“回天”居民多年的交通問題正得到顯著改善。

  從“有學上”到“有好學校上”

  “回天”另一區域天通苑,也有一項工程牽動著大家的心。位於太平庄中街與立水橋東二路東北角的空地上,兩年前還是荒地雜草和爛尾樓,如今現代化的清華附小昌平學校拔地而起,去年9月首期6個班招生開學,張智宇成為首批受益的家長之一。

  “2018年的時候聽說過這裡要建小學,可沒想到這麼快,更沒想到孩子真的能上清華附小,現在我們一家人都特別高興。”張智宇家住天通中苑6號樓,走路到校隻要十幾分鐘。“學校的教育不僅僅是完成文化課,更重要的是培養完整的人格、高尚的品德。現在孩子回家,會主動要求做全天學習計劃,這在以前是沒有的。” 張智宇說。

  隨著清華附小、人大附中等名校進駐,以及通過名校“手拉手”交流合作,“回天地區”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地區適齡兒童從“有學上”逐步向“有好學校上”過渡。此外,在學前教育方面,據昌平區教委學前科張媛媛介紹,通過多途徑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回天地區”的幼兒園和社區辦園點已擴大到95個,其中普惠性幼兒園及社區辦園點共計68個,普惠率佔比達到83%,而一年前,這個數字還是76%。

  不僅僅是增加學位,“回天地區”的醫療水平也得到顯著改善。前些天,記者來到昌平區中西醫結合醫院,正在建設的住院樓項目已經封頂,正在進行內部裝修,預計2個月內就能完工,將於10月投入運營。副院長楊林介紹,新住院樓啟用后,將安排婦產科、兒科、外科、骨科、ICU、CCU、心內科、腦病科、內分泌科、腎內科、腫瘤科、消化內科、呼吸科、檢驗科共14個科室遷入大樓。“屆時,505張床位將大大緩解醫院空有技術能力而缺乏設備、空間的尷尬局面。”

  社區治理精細化

  在社會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的同時,“回天地區”百姓對社區治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老樓加裝電梯、提升物業服務管理水平、做好垃圾分類和健康社區等等,都是居民熱點關注的民生訴求。各鎮街積極發揮“回天有我”作用,以黨建引領帶動各方參與,不斷改變大型社區面貌。

  前些天,回龍觀藍天嘉園社區東門一條自建路通暢了,存在6年的非法佔道和交通擁擠問題得以解決。原來,社區利用“五方共建”機制,發動駐社區企業北京德辰創夢農產品有限公司為社區贊助4.3萬元,購買500米隔離欄杆規范交通秩序。如今,不僅路面環境迎來大變樣,物業與居民矛盾也得以改善,小區居民滿意度、幸福感持續增強。

  在龍澤園龍澤苑社區,由支部牽頭、黨員主導、多方共同參與的“社區議事廳”,為社區“議”出了一個全民健身小廣場。由北京市體育局提供的13件智能健身器材不僅有健身車、轉腰器等,而且每件設施都是智能化的,運動量、速度、熱量以及周圍環境PM2.5值、噪音等數據,均能在顯示屏上實時顯示,讓社區居民不出家門口就能運動健身。

  與此同時,昌平區社會組織發展服務中心也積極發揮作用,聯合“回天”7個鎮街成立了“回天環保聯盟”,目前,該聯盟已聯合20余家垃圾分類上下游企業及各類組織策劃並實施線上線下活動10余場,成為鎮街、社區推進垃圾分類的有益補充。本報記者 孫雲柯

(責編:尹星雲、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