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聯手北大為石刻文物首次進行數字化存檔

大水法遠瀛觀將“活”起來

2020年07月23日08:19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大水法遠瀛觀將“活”起來

  昨日,工作人員用三維掃描、攝影測量和全景攝影等手段,對遠瀛觀和大水法遺址開展全面記錄。本報記者 吳鏑攝

  本報訊(記者 葉曉彥)記者昨天從圓明園管理處獲悉,圓明園聯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首次開啟石刻文物數字化存檔工作。以三維掃描、攝影測量和全景攝影等手段,對遠瀛觀和大水法遺址開展全面記錄。未來,游客可以在網上瀏覽,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

  圓明園西洋樓內的遠瀛觀是乾隆時期一組歐式宮殿,全部用漢白玉建造,石質和雕花都十分精良﹔大水法緊靠遠瀛觀高台之南,是以石龕式為背景的一組噴泉,前下方的橢圓形菊花式噴水池內有“十狗逐鹿”噴泉,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十三級噴水塔,一齊開放時猶如山洪暴發、震耳欲聾。

  可惜的是,這兩組建筑均在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目前僅存殘垣斷壁。“文物也有生命周期,尤其裸露在戶外的石刻文物,經常遭受風吹雨淋、暴晒,很容易風化受損。”圓明園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說。

  2018年,圓明園管理處曾對遠瀛觀和大水法進行過加固保護工程。為了給這兩處遺址留下歷史影像,記錄歷史痕跡,圓明園管理處委托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開展數字化存檔工作。工作團隊將以三維掃描、攝影測量和全景攝影為主要技術手段,按照“點面結合”的數字化方案,全面記錄遠瀛觀、大水法遺址現狀,有重點地提取遠瀛觀石柱、大水法噴泉拱門兩處重要遺存信息。

  據悉,數字化存檔工作將用上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三維激光掃描、攝影測量、全景攝影等先進的技術手段,最終生成遺址圖樣數據,支持桌面端和移動端的訪問,並提供系統維護服務。

  “通過數字技術讓遠瀛觀、大水法‘活’起來,拉近觀眾與文物的距離。”圓明園管理處負責人表示,通過此次對圓明園遠瀛觀、大水法的全景拍攝和三維數據重建,不僅可以形成虛擬三維影像,還可以舉辦雲上文物展覽,游客通過手機就能實現“掌上觀展”,達到身臨其境的感官效果。

  據悉,近年來,圓明園管理處持續開展修復文物、庫藏文物、回歸文物的數字化掃描工作。瓷器、玉器、銅器以及石刻等118件數字化文物已在圓明園官方微信上展出。下一步,圓明園還將建立高水平的文物修復醫院,持續推進文物修復工作。

(責編:鮑聰穎、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