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本月上线交易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制度创新。昨天,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于本月择机启动上线交易,目前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
发电行业是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市场启动初期,只在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之间开展配额现货交易,并衔接我国正在实行的碳排放强度管理制度,采取基准法对全国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分配核发首批配额。赵英民介绍,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了2000家,测算显示,首批纳入碳市场覆盖企业的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经启动就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碳市场启动在即,碳价广受关注。赵英民分析认为,从微观和近期来看,碳价主要还是由配额供需情况决定。从宏观和长远看,碳价由经济运行和行业发展总体状况和趋势决定。
他指出,碳价是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出现波动是正常的,但是剧烈波动,过高、过低都不利于碳市场的长期稳定运行。碳价过低,将挫伤企业减排的积极性;碳价过高,也将导致一些高碳企业负担过重。
“目前,全国碳市场还没有启动,所以还不好说碳价是多少。但从全国7个地方试点运行情况看,近两年加权平均碳价约在40元人民币左右。目前,在全国碳市场相关的制度设计中,我们考虑通过改进配额分配方法、引入抵消机制等政策措施来引导市场预期,从而形成合理碳价。”赵英民说。
据了解,我国碳市场建设从地方试点起步,自2011年10月以来,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七省(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地方试点从2013年6月先后启动了交易。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试点市场覆盖了电力、钢铁、水泥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到2021年6月,试点省市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114亿元。
李高表示,全国碳市场建设以后,工作重点转向确保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平稳、有效运行。地方的碳市场要逐步地向全国碳市场过渡,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不再参加地方碳市场的交易,避免一个企业既参加地方碳市场又参加全国碳市场的情况。
此外,赵英民透露,目前生态环境部已经委托相关的科研单位、行业协会研究提出符合全国碳市场要求的有关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议,将按照成熟一个批准发布一个的原则,加快对相关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研究制定分行业配额分配方案,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
文/本报记者 董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