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红楼主题展6月29日正式开放 每天以预约方式安排1000人次参观

2021年06月27日14:40  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北大红楼主题展6月29日正式开放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的31处旧址得到系统修缮提升,现已整体亮相。今天上午,中共北京市委组织召开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31处旧址

  分三类进行打造提升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爱军介绍,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主要包括1915年至1923年6月期间,北京地区与中国共产党创建活动有关的重要会议场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重要党史人物故居以及重要纪念设施等31处。这些旧址数量众多、布局分散、隶属各异。本市根据31处旧址实际情况,分成三类进行打造提升:一是重点保护提升,二是一般保护,三是维持原貌、立牌存念。

  其中,通过实施“1+9”提升工程对北大红楼、北大二院旧址等进行重点保护提升。“1”即利用北大红楼举办“光辉伟业红色序章”主题展览,“9”分别是北大二院旧址、《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李大钊故居、李大钊烈士陵园、长辛店二七纪念馆、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陶然亭慈悲庵、京报馆旧址、中法大学旧址,在这9处旧址分别举办了相关的专题展览。

  包括“亢慕义斋”旧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旧址、中山公园来今雨轩等在内的11处旧址,本市进行了一般保护提升,由管理使用单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维护修缮、恢复原貌,征集文物、丰富陈列,或者挖掘内涵、深化研究等工作,如实再现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场景,进一步提升宣传利用效果。

  包括北大一院操场旧址、杨昌济故居、毛泽东第一次来京居住地旧址等10处旧址,考虑历史的变迁,由属地和责任单位视情开展周边环境整治,设立图文并茂的标牌,展示其历史作用和独特价值。

  张爱军说,在旧址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中,本市坚持统筹规划,坚持整体提升,构筑有机统一的红色旧址整体。在进行文物保护修缮时,坚持整体保护、连片打造,适当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使文物旧址焕发时代风采。同时,开展北大红楼革命精神课题研究,编写出版《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丛书》(8本),深度挖掘红色资源的历史内涵和红色基因。

  红楼主题展

  以有组织参观为主

  张爱军透露,北大红楼“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主题展览将于6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每天以预约方式安排1000人次参观,其中上午下午各500人次,每天开放时间为9点至17点,逢周一闭馆。近期主要以机关单位有组织参观为主,后续将适时对社会单位和个人开放。

  该展览是本市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而筹办的“1+9”展览体系的核心,有6个部分、19个单元,展出珍贵历史图片958张、珍贵文物史料1357件、艺术品40件、珍贵影像13个,场景再现25组,集中反映北京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的主要情况和历史地位。

  张爱军说,展览将历史叙述与红色基因传承相结合,在对党的北京早期革命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广泛征集珍贵文物资料,还原历史真相,重建历史现场。展览凸显教育性,将反映党的早期历史与服务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聚焦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重点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精选展出李大钊狱中自述,毛泽东、蔡和森建党通信等重点文物数十件,还展出了全部63期《新青年》杂志、多版本《共产党宣言》等重要文物史料。

  展览还通过“一室一方案、一厅一专题”的个性化设计,将宏观表达与微观呈现结合,采取全景式立体化展览方式,从整体上表现其重大历史贡献,同时注重细节打磨和微观呈现,对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分别工作过的图书馆主任室、文科学长室、第二阅览室等6处旧址进行精心复原,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感悟先辈的革命足迹。展览还安排两个展厅,以沙盘和图板形式对31处旧址整体情况进行集中展示,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为增强便民性,展览还在有限的空间内设置了参观流线图、指示标识,在分时段安排专业讲解的基础上,在一些展室开发二维码,观众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及其他旧址情况。

  旧址周边200米

  进行环境整治提升

  张爱军介绍,结合贯彻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和老城整体保护,推进实施旧址周边200米范围内环境整治提升,改善周边居民生活环境。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二级巡视员谢国民介绍,在进行革命活动旧址周边环境整治提升时,本市将其与街区更新、老旧小区的综合整治等民生工程相结合,整体推进修旧如旧、同步实施,统筹空间布局和风貌管控,让红色文化自然融入现代空间,融入城市的气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本市对每个点位都进行了精细设计,并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逐一把关,实现量身定制,确保色彩、样式与旧址建筑风貌相匹配、相协调。

  据统计,31处旧址共规范治理施工围挡70余处,铺设沥青路面5.5万平方米、步道2.2万平方米,种植花草3000余平方米,“整治后,31处革命旧址周边整体绿化景观多了,空间视野清朗了,区域整体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谢国民说。

  为方便寻址问路参观出行,本市在旧址共设置了55块指示引导标识牌。在制定环境整治行动方案的同时,注重征求了沿街单位和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本报记者 牛伟坤 李祺瑶

(责编:池梦蕊、鲍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