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一个个逼真的建筑模型、精致的盆景,你是否仿佛置身于一个模型展览的会场?然而,这并不是模型展览现场,而是莲花寺社区内文化驿站的一角。而这些作品,有一部分出自曾经参与社区活动的居民,还有一部分,则来自一位中仓街道的花甲老人——居振桐。
年轻时,居振桐是一位钳工,心灵手巧的他自那时候起便会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做些“小玩意儿”——有盆栽、有人物、有建筑模型……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居振桐渐渐开始喜欢制作具有“通州元素”的作品,或是一个四合院、或是胡同的一角……
“时代发展得太快,通州的变化太大。虽然我非常乐意看到通州越来越好,但我还是会怀念儿时的西海子公园、南街胡同、四合院……”居振桐感慨道,“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记忆中的通州也越来越模糊,我不想忘记它、也想让更多人记住老通州的模样。所以,我决定用自己的力量,以手工的形式还原我记忆中的老通州。”
于是,退休后的居振桐开始投入大量的时间制作具有通州元素的手工作品。从观察身边的一梁一柱、一草一木,到买专业书籍学习,再到和专业人士请教……十年的时间里,居振桐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制作出诸多蕴含着“通州印象”的手工作品。
此外,在记录老通州的同时,居振桐也在陆续用作品记录生活中的变化和点滴。在莲花寺社区的倡导下,居振桐加入了社区文化驿站,常常带领志愿者们,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工艺作品。
疫情期间,居振桐回收材料并制作出诸多疫情防控主题的小作品,记录着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奋战的每一帧画面——有的是消杀、有的是宣传、有的是测温……居振桐用他最质朴的行动向一线的工作人员表达敬意。倡导垃圾分类时,居振桐带头利用各种废旧物料,制作垃圾分类主题的手工制品,倡导居民分类生活垃圾,树立绿色健康生活理念。居振桐用一个个色彩丰富、生动活动的作品,记录着通州向前、向好发展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