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創新之城拔節生長——北京亦庄高質量發展紀實

本報記者 王昊男 王子瀟 趙淵杰
2023年05月17日09:0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北京亦庄宏達路街景。

  京東方第8.5代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TFT—LCD)生產線投入使用。

  京東七鮮超市工作人員拿到綜合許可証。

  北京奔馳總裝裝焊生產線在工作中。

  北京亦庄榮華中路風景。

  以上圖片均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宣傳文化部提供

  這是一片涌動著智能與創新的沃土——

  無人駕駛汽車穿梭在大街小巷,廠房可以疊在一起變成智能摩天工廠,高清裸眼3D屏讓影像如真立現,24小時運轉的生產線上看不見工人身影﹔

  這是一個承載著夢想與實干的地方——

  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汽車、產業互聯網、生物醫藥等4個千億級產業集群迅速崛起,以北京0.35%的土地貢獻了全市近30%的工業增加值。

  這裡是北京市唯一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首都高質量發展的開路先鋒,是首都創新驅動的前沿陣地——這裡就是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亦庄)。

  2017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工作時強調,北京的發展要著眼於可持續,在轉變動力、創新模式、提升水平上下功夫,發揮科技和人才優勢,努力打造發展新高地。

  牢記囑托,踔厲奮發,亦庄創業者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描繪出銳意進取的嶄新畫卷。在這裡,人們真切感受到高質量發展的強勁脈動:

  獲批全國首個人工智能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智能制造標杆企業數量佔全市38%,居全市第一﹔

  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超過94%,污水收集率、污水處理率均為100%﹔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生物技術和大健康四大主導產業為引力的高精尖產業格局構建明晰,產業集群化發展優勢愈發明顯。

  開局起步堅實,錨定目標奮進,隻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精尖產業主陣地”。

  加快成果轉化——

  “我們要讓每個夢想都發光”

  打開投影,點開PPT,在北京神州細胞生物技術集團股份公司的辦公樓,董事長謝良志向記者展示著研發產品的特質和細節。字符與圖表交織的頁面上,記錄著首個國產重組凝血八因子藥物,歷時14年研發與上市的不易,也描繪著一項項科研成果量產投用后的振奮與喜悅。“研發新藥周期長、敗率高,但自主研發是我們的優勢!”謝良志話語中充滿自信與自豪。

  在高精尖科研成果與產業化大眾應用之間,隔著一道技術轉化的鴻溝。“我們的目標就是要跨越這道鴻溝。”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原誠寅堅定地說。

  瞄准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亦庄以多元平台打造創新生態雨林,搭建全鏈條服務體系,為基礎研發提供轉化支持,提升從實驗室到產業化效率。

  “科創成果,既要找得到、引得來,更要落得下、能推廣。”經開區管委會主任孔磊說,“我們要讓每個夢想都發光。”

  對此,張逸凌感受尤深。作為長木谷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張逸凌長期專注於骨科人工智能與手術機器人的研發與應用。在公司辦公區,一台智能手術機械臂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依據患者CT影像,我們用一套智能算法通過三維建模設計治療方案,再用手術機器人按術前計劃精准實施手術,有效提高手術效率和安全性。”張逸凌一邊說著,一邊在電腦前向記者展示治療方案的設計過程。“全國有數百家醫院的醫生使用我們的產品﹔很多縣醫院也開始使用。”

  落戶亦庄絕非偶然。在生物醫藥產業,經開區有覆蓋上下游完整的產業鏈條,機器人和智能制造作為經開區的主導產業之一,產業基礎強大,人才儲備豐富。

  作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主平台“三城一區”中的“一區”,經開區擔負著“承接三大科學城創新效益外溢”的重任,據統計,自2017年以來,經開區累計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超700項,產學研合作研發新技術新產品超1200項。

  創新體制機制——

  “在競爭中跑出加速度”

  系好安全帶,點擊啟動鍵,“蘿卜快跑”小汽車載著記者穩速啟程,車前的屏幕實時顯示著周邊路況信息,不論是遇到紅綠燈,還是駛向拐彎處,乘客都感覺舒適自然。而這居然是一輛無人駕駛車。

  來自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的宋德王介紹:“今年3月,‘蘿卜快跑’首批獲准在京開展車內無人自動駕駛示范應用,這是全球范圍內全無人自動駕駛車首次在首都城市落地。”

  2020年,北京市正式提出在亦庄建設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工作辦公室”應運而生。辦公室副主任陳嚴說:“大家跨部門、跨專業,集中統籌資源,提高工作效率,在競爭中跑出加速度。”

  實現科技創新,離不開體制機制保障。圍繞重點產業成立工作“專班”——“專項、專班、專人、專責”,是亦庄的一種探索。

  “專班實行相對獨立的運行模式,結合產業發展特性,加強招商引資,為企業提供一對一的‘一站式’‘管家式’服務。”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左仁貴說。

  “前兩天專班的人還幫我們解決了一個文件審批的事。”在北京泰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大樓,公司副總裁趙焰平向記者介紹,“大到企業用地、投產審批,小到日常水電、辦公問題,我們有事都找專班。”

  左仁貴介紹,包括高級別自動駕駛在內,這樣的專班在亦庄共有5個,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大健康、汽車和智能制造等領域。

  改革體制機制,亦庄從未停步。

  走進經開區區史館,一塊碩大的“箭頭”展板奪人眼目——箭頭左側,是機構改革前的62家單位名稱﹔箭頭指向“14+9+4”,改革后27家單位,精簡比例近60%。

  隨著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調整經開區管理體制和擴區發展的要求,經開區再次摁下“改革”鍵——

  打破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界限,堅持“全員聘任,崗位管理,績效薪酬,任期考核”﹔

  “對標國際標准,全面推進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為目標的營商環境改革,我們建立了‘審批—監管—執法’鏈網模式,將789項審批權限歸於行政審批局,6747個行政處罰及與其相關的行政強制權歸於綜合執法局,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鄭海濤說。

  向創新要動力,向改革要活力。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成為推動亦庄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

  推動“四鏈”融合——

  “‘盯大樹’,也要‘育小苗’”

  高山流水從牆面扑來,浩瀚星空映射在腳下……走進京東方技術創新中心展廳,折疊屏、全面屏等各種柔性顯示應用,讓記者目不暇接。目前,全球每4個智能顯示終端,就有一塊顯示屏來自京東方。

  聚焦前沿科技領域提前布局,圍繞重大基礎性科研項目加強平台建設和資源整合,亦庄從政策導向、資金流向、產業扶持方向上加大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為高質量發展夯基筑底。

  各個城市的“國貨”消費偏好是哪些,不同年齡段對哪些“國貨”更偏愛……在京東集團展示廳的一塊巨屏上,記者看到了一項項關於“國貨”消費的精准答案。“京東物流快,不只是時效快,更是算法和供應鏈層面的快。”京東集團副總裁吳猛介紹。

  高效背后是“四鏈”的深度融合。截至2022年底,京東體系在基礎科學和技術研發上的累計投入已近1000億元。吳猛表示:“京東自主研發的倉儲自動化解決方案處於全行業領先地位,這也是我們供應鏈強大的關鍵。”

  站在信創園的大樓上遠觀通明湖,一幅產業發展與生態留白交相輝映的畫卷徐徐鋪展開來。一期項目提速封頂,國內首個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落地……近250家信創領域企業落戶信創園,集聚起全國90%以上信息技術頭部企業。

  統信軟件總經理劉聞歡介紹:“國產操作系統遷移的基礎,是營造一個創新的生態圈。生態圈內除了我們操作系統廠商外,更要聚集整個產業鏈的合作伙伴。”

  經開區從政策、資金等方面扶持科創企業整體發展,並依托中芯國際、北方華創等龍頭企業,培育、引聚一批“專精特新”企業進行強鏈補鏈,構建起集成電路、高端顯示、信創等各細分領域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生態。截至目前,亦庄共有各級專精特新企業619家,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7家。

  “‘盯大樹’,也要‘育小苗’。我們以每2平方公裡左右為單位,明確一個細分領域,引導創新要素和產業要素聚集,推動全產業鏈集群發展。”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沈永剛介紹。

  人才鏈是“四鏈”的基礎鏈。圍繞引才聚才,亦庄打出“組合拳”——

  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簽署10年戰略合作協議,設立產教融合基地。

  出台“人才十條”政策,每年設立10億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完善人才支持保障系統,形成人才隊伍梯次。

  北京首個百萬平方米規模的國際人才社區破土而起,智能家居與居室設計全面融合,實現舒適入住、科技生活。

  經開區工委副書記、組織人事部部長於淼透露,如今亦庄人才總量達到34.92萬人,人才貢獻率超全市平均水平7.35個百分點。區內國家級、市級人才計劃入選者等高層次人才在全市佔據重要比重,人均發明專利數量等關鍵指標全市領先。

  優化營商環境——

  “企業吹哨、部門報到”

  “看,這是亦企服務港工作人員發來的信息,問題已在港內解決。”經開區工委宣傳文化部常務副部長陳建民拿起手機,向記者展示“亦企服務工作調度群”的群消息。經開區的各級領導都在群內,“港內辦不了的,會直接安排到相關部門,限時解決。”陳建民說。

  “天天在企業身邊,大家怎麼能不熟呢?”亦企服務港(通明湖港)總干事畢詩豪介紹:“按照‘企業吹哨、部門報到’的思路,像這樣的服務港亦庄新城范圍內共有11處,我們的承諾是,3天回復、15天跟蹤。”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營商環境。

  “從沒想過這麼快就能辦下來!”北京亦盛精密半導體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至今還感嘆,土地摘牌3天后,公司就拿到施工許可証。這樣的高效源於經開區主動靠前的服務意識,最大限度壓縮審批時限,通過市區兩級部門動態協同,保障項目實現“拿地即可開工”。

  一塊桌牌立在經開區政務服務中心大廳前台顯要處,反映“辦不成事”窗口吸引著記者目光。

  “企業群眾遇到任何沒解決的事,都可在這裡反映,我們登記問題台賬,派單至相關部門,推動問題限時解決。”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可能一個月接不到一起情況,但是設立這個窗口就是我們的態度和決心。”

  早上8點,孔磊將早餐地點從管委會搬進了科技園,與來自生物醫藥界的5名企業家代表和1名醫院代表,圍坐在食堂的餐桌前敞開了心扉。“大家邊吃邊聊,有哪些困難盡管說,有什麼建議盡管提。”

  “能否幫我們再多引進些人才?”“希望能加大生物醫藥企業對用地需求的研究。”……能現場解決的立即答復,不能現場解決的形成督辦清單,馬上發到相關部門協調落實。

  這樣的“企業家晨會”,從2019年至今已經辦了4年。“如今已舉辦46期,幫助145家企業,解決了400余件問題。”經開區管委會的工作人員說。

  “一件事一次辦”、“一業一証”、“零接觸”審批……聚焦對企服務相關環節,亦庄先后出台區級營商環境改革示范區建設方案和提升方案。“我們要在首都營商環境建設中發揮‘試驗田’和示范引領作用。”經開區經濟發展局局長伊元甲說。

  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

  “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

  回首30多年,經開區將“解放思想、改革開放、抓住機遇、真抓實干”的光榮傳統充分發揚,創造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奇跡。

  如今,亦庄從60平方公裡拓展到225平方公裡,亦庄新城正向著2035年建設成為全球產業新城綜合發展標杆奮進。

  “新使命交給我們新任務,務必要堅定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我們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經開區形成這樣的共識。

  聚焦高精尖產業——

  2022年8月,世界機器人大會在經開區成功召開。4萬平方米的展區,國內外130多家機器人企業參加,500余款機器人亮相競技……自2016年世界機器人大會在經開區永久落地,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產業已經成為經開區的“金名片”。

  制訂機器人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出台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扶持政策,亦庄通過制訂發展行動計劃大力推動機器人從產品研發、規模制造、場景應用到市場推廣的加速轉化,吸引了凌天、博雅工道等百余家機器人企業來到經開區發展。“我們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加強本土研發能力,大力提高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內市場研發及供應鏈水平。”SMC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清海表示,“中國機器人產業的蓬勃發展為SMC帶來良好發展機遇。”

  營造綠色低碳生態——

  走進金風科技亦庄智慧園區,“退役”的風機葉片橫切下來做成儲物立櫃,光伏智能溫室以無土栽培技術種植新鮮的蔬菜……通過部署風電、光伏及不同形式的儲能系統,園區實現綠色電力的自發自用。通過10余年的發展,金風科技亦庄智慧園區佔地面積提升60%、園區產值提升100%、園區人員規模提高100%,而萬元產值碳排放從29.1千克下降到10.9千克。

  “亦庄是入選全國‘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的唯一經開區。”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劉力指著遠處的一大片廠區介紹,“亦庄綠色工廠已達33家,佔北京市總數近30%。”

  與經開區7萬多家企業做“鄰居”的,是青頭潛鴨、東方白鸛等一批國家級保護動物。南海子公園環湖垂柳飄揚,是眾多鳥類的棲息地,涼水河濱河公園每年都可以欣賞到大批鳥類水中嬉戲的景象。

  目光投向世界——

  在瓦裡安醫療的生產裝配車間中,企業負責人張曉自豪地介紹用於無創癌症放射治療的設備“Ethos”。這是全球首個人工智能在線自適應放射治療醫用直線加速器。亦庄是它全球唯一的產地。

  張曉介紹,自2007年在北京亦庄落地投產后,瓦裡安中國研發和生產基地已成為該企業全球最全產品線的所在地,“過去4年,我們追加了3次投資,產能擴大了6倍,預計今年全年產量比去年增加50%。”

  當年,亦庄初創者們在宏達路兩旁,親手種下一排排泡桐。如今,滿街蔥蘢,呈現勃勃生機。亦庄這座創新之城,也在拔節生長。

(責編:董兆瑞、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