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北京國資國企邁入高質量發展軌道 高新技術企業超600家

2023年05月15日17:15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5月15日電 (李博)北京國資國企堅持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強化高質量發展導向,在“量”上持續增長,2022年市管企業資產總額15.1萬億元,實現營業收入2.1萬億元,利潤總額1524億元,上繳稅費1897億元。

國有企業競爭力持續增強,首鋼集團和北汽集團2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13家企業進入中國500強。2家企業入選全球“燈塔工廠”,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610家,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6家。半導體顯示產業產能規模和市場佔有率位居全球第一,集成電路裝備產業國內規模最大,水泥產能居國內第3,在節能環保、污水處理、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形成了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市管企業高精尖產業營業收入佔比達30%。

作為國民經濟的“穩定器”和“壓艙石”,北京國企在保障首都水、氣、熱、路、運、環、食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承擔幾乎全部的公共交通服務、70%的城市供水量、96%的污水處理量、95%的燃氣供應量、40%的供熱面積、60%的垃圾處理量以及全部的市管城市道路和普通公路的日常養護。

北京國資國企高標准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帶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6家搬遷副中心的企業全部開工建設,環球影城主題公園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京津合作示范區等產業轉移承接平台加快建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成通航﹔17家市管企業在雄安新區投資項目近百個。堅決落實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對口支援省區累計投資超400億元,吸納當地就業4萬多人。

  北京國資國企堅持用好改革“關鍵一招”,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抓手,持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不斷激發市場活力,提升高質量發展水平。

突出現代公司治理,推動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北京國資國企推動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機制落深落實,全面強化企業管理規范化、科學化,為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提供有力支撐。深化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制定印發完善市管企業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實施方案和國有企業黨委前置研究討論重大事項清單及程序示范文本,實現“三個全部”:市管一級企業和重要子企業全部制定黨委前置研究清單,具備條件的國有獨資、全資和絕對控股企業全部完成黨建入章,全部實現“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全面加強董事會建設落實董事會職權,科學設置董事會,各級企業董事會實現應建盡建、配齊建強。在全國率先出台董事會決策重點事項清單,進一步明確董事會權責。建立外部董事人才庫,符合條件的各級企業全部實現外部董事佔多數,充分發揮外部董事決策把關重要作用。充分發揮經理層經營管理作用,率先在全國研究制定了董事會授權管理指引,全面建立了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管理制度,同步健全完善總經理對董事會負責、向董事會報告的工作機制,有效提升經營效率。

突出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加快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北京國資國企始終堅持把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作為重要任務,強實業、興產業,有效發揮國有經濟整體功能作用,努力實現首都國資國企改革發展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著力推進戰略性重組,堅持實施“頭雁”戰略,近3年先后推動了8家一級企業合並重組。著力發展高精尖產業,充分把握“兩區”政策疊加優勢,積極提升國際大數據交易所能級,推動北京綠色交易所升級為國家級平台。著力推動企業瘦身健體,引導企業聚焦主業發展,將市管企業主業由117個優化至59個。三年累計完成“兩非”“兩資”清單企業清退563戶、處置“僵尸企業”889戶。

  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

近年來,北京國資國企持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強化創新政策供給,堅持“應給盡給、能給盡給”的原則,先后出台“五加、一減、一保障”一攬子創新支持政策(考核加分、利潤加回、投入加大、激勵加碼、改革加力、容錯減壓、保障高端引進人才工資總額單列),形成創新政策“組合拳”。累計安排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持超40億元,支持企業創新發展,每年企業研發投入視同利潤超百億。全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引導市管企業逐年加大創新投入,去年創歷史新高,達525億元,研發投入強度2.7%,其中,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4.0%,萬人擁有發明專利達北京市水平2.4倍。積極推進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服務昌平國家實驗室、中科院納米所等落戶“三城一區”,強化原創技術供給,在半導體、氫能源、負碳等方面實現創新突破。

突出效率活力,全面深化國有企業市場化改革

北京國資國企按照“產權改革是基礎、公司治理是核心、選人用人是關鍵、激勵約束是保障”的改革思路,持續推動市場化機制各項舉措走深走實。積極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在全國率先出台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分層分類推進混改。加大與央企、中關村企業等優質對象混改力度,近3年,實施混改項目286項,引入京東、寧德時代等非公資本超900億元。把上市作為混改重要實現形式,3年來新增9家上市公司,市屬國有上市公司增至71家,市值超1.5萬億元。深化市場化選人用人,全系統1.5萬名經理層成員全部實現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健全職工調整退出機制,企業新進員工100%實現公開招聘,新聘任管理人員中採取競爭上崗方式的人數比例達到70.9%﹔去年以來企業管理人員實施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的人數達到2324人,佔比為5.79%。不斷完善中長期激勵機制,出台《關於市管企業規范實施股權和分紅激勵工作的指導意見》,累計實施股權和分紅激勵項目37個,員工持股項目9個。

突出放活管好,加快構建具有北京特色的國資監管體系

北京國資國資統籌發展和安全,按照以管資本為主轉變監管職能的要求,積極推進各級監管機構加快轉變監管理念、監管重點、監管方式,提升國資監管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水平。加大授權放權力度,出台《市國資委以管資本為主推進職能轉變方案》,精簡26項監管事項。制定市國資委授權放權清單,根據企業管理工作質量,動態調整授權范圍,對造成重大境外投資損失的企業,收回其境外投資決策權。推動首旅集團、首農食品集團、京能集團、北京國管成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企業。優化出資人監管手段,加大外部董事派出力度,市場化選聘78名社會高端人才進入外部董事人才庫。創新協同監督方式,在全國率先出台《關於構建市管企業“六位一體”監督協同機制的實施意見》,打造紀檢監察監督、巡視巡察監督、出資人監督、審計監督、職工民主監督和社會監督“六位一體”監督協同機制。建設出資人監管信息化平台,不斷提升監管智能化水平。在北京歷史上首次實現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明確由市國資委代表市政府統一履行出資人職責,將36個市級部門約500家企業納入集中統一監管范圍。建立健全覆蓋各級國資監管機構和國有企業的責任追究體系,強化違規經營責任追究,增強全市國資系統監管合力。

  北京市國資委表示,今年首都國資國企將以做強做優做大市屬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為目標,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突出科技創新力、產業引領力、安全支撐力,聚焦“穩中求進”,以更高標准提質增效轉型升級﹔聚焦“改革賦能”,以更大力度深化市場化改革、優化企業治理﹔聚焦“監管提效”,以更高效率提升專業化、體系化、法制化監管水平﹔聚焦“布局優化”,以更高站位提升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聚焦“黨建引領”,以更嚴要求全面加強國有企業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奮力打造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北京樣板”,為首都“四個中心”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責編:李博、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