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十六區動態>>門頭溝區

760年皇家琉璃窯火重燃

京西古村探出文化保護新路

2023年02月25日08:51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昨天,在門頭溝琉璃渠村,由北京市琉璃制品廠老窯廠改造而成的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首次對外亮相。 本報記者 武亦彬攝

本報記者 潘福達

永定河西岸,坐落著一座以琉璃命名的千年古村——琉璃渠村,村內至今已有760年歷史的皇家琉璃官窯廠——北京市琉璃制品廠所生產的琉璃,裝點了古都的色彩。

昨天,這裡曾熄滅十載的窯火再次熊熊燃燒,由老窯廠改造而成的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也首次對外亮相。“琉”光溢彩,薪火相傳!千年古村已經探索出一條文化遺產保護和綠色發展兼顧的新道路。

京西古村落再見窯火

現場施釉后的琉璃脊獸送到了復建的一口釉燒窯內﹔隨后,琉璃燒制工藝吻作、窯作和釉作共六位非遺傳承人接力傳遞火種,傳到了兩位小朋友的手中﹔窯作工匠再從火種燈引火種,將星星之火送入古窯。

上午10時33分,窯火重燃!

看著火苗越燃越旺,參與傳遞第二棒的市級琉璃燒制技藝傳承人趙長安眼圈泛紅:“有生之年看到琉璃燒制技藝能傳下去了,很激動,也很欣慰!”

趙長安和琉璃結緣,是在1993年。那一年,他來到北京市琉璃制品廠工作,第一次接觸這門技藝。18年后,趙長安已成長為琉璃燒制技藝的北京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故宮大修工程中,太和殿垂脊上的走獸便由他依托古法技藝燒制而成。

然而,隨著城市發展中的功能疏解,琉璃渠村面臨著必須解答的難題。2013年,北京市琉璃制品廠因環保受限、市場收窄等原因停產,窯火一度熄滅。“干了半輩子琉璃燒制,骨子裡喜歡這門手藝,真是放不下。”趙長安的心中難掩失落。

老廠區實現轉型升級

隨著本市提出建設西山永定河文化帶,轉機悄然而至。

為了讓琉璃燒制技藝煥發新生,滿足城市更新、古建修復對高品質琉璃構件的需要,2019年,市屬國企金隅集團精心籌劃,要在琉璃渠老窯廠廠址上打造一座全新的文化創意園。2020年12月,按照市委市政府、故宮博物院和門頭溝區關於傳統技藝恢復琉璃保護性生產、落實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相關意見,廠區提升改造工作正式啟動,實現停業廠區的轉型升級。

曾經因窯火熄滅而離開的手藝人,重新回到琉璃渠。回來后,趙長安擔任園區琉璃燒制技藝負責人,負責琉璃生產技藝的把控及文化傳承工作,“手藝的傳承看到了希望。”

“整個園區也可以說是一座博物館,處處可以見到官式琉璃的展示。”園區負責人於海燕介紹。記者在現場看到,園區內保留了多個傳統的拱券式倒焰窯,窯內一坯一坯瓦件成排碼放,還原了燒窯前古法裝窯的流程。

同時保留的,還有一口釉燒隧道窯,以及配套的地面鋪設軌道和運送窯車。未來,這裡將連通另外兩個空間整體被打造成為隧道窯藝術空間,通過引入特色餐飲、網紅書店、藝術展覽等活動,為園區注入新活力。

文化遺產保護探出新路

老窯燒新瓦。這裡還是北京第一個保留生產功能的非遺主題園區。

現如今,琉璃瓦雖不再是皇家專屬,但這裡仍保留精湛的制作技藝,繼續為故宮燒制琉璃精品。趙長安介紹,每一件琉璃構件都要經過兩次燒制,還要經原料粉碎、配料、煉泥、制坯、修整、烘干、素燒、施釉、釉燒、出窯檢驗等二十多道工序,全程需要兩個多月,十分講究。在他看來,這種傳統工藝的魅力在於可以把控窯內溫度,保証成品的顏色,燒成的瓦件晶瑩剔透、疊翠流金。

“我們見証了千年琉璃窯火重燃,這是北京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霽翔表示,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將作為“龍頭”帶動門頭溝區文化遺產保護,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典范。

未來,更多市民游客可以近距離了解琉璃文化。按照計劃,園區將聯合故宮、市文物局及門頭溝區不定期舉辦琉璃歷史文化展覽、琉璃工藝品展、琉璃文創展、琉璃技藝非遺研學體驗、文化教育活動等,讓更多人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責編:董兆瑞、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