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社會民生

京城將再添多條“地下生命線”

王府井地下綜合管廊主體完工 大興機場高速綜合管廊延伸進城

2023年01月13日08:48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京城將再添多條“地下生命線”

  本報記者 孫宏陽

  “空中蜘蛛網”“馬路拉鏈”、直埋管線“跑冒滴漏”,這些難解的“城市病”,將隨著一條條“地下生命線”的建成得以根治。世園會園區、冬奧會延慶賽區、大興機場高速……城市各個方向,地下“巨龍”正為城市輸送著水、電、氣等資源。

  記者從京投管廊公司獲悉,目前王府井地下綜合管廊項目主體完工,大興機場高速綜合管廊未來將延伸至四環,京城將再添多條“地下生命線”。

  運維人員對位於地下的大興機場高速綜合管廊進行巡視。本報記者鄧偉攝

  地下“巨龍”輸送巨大能量

  新鳳河北、大興機場高速邊上,京投管廊運維中心內藏乾坤,從這裡不僅能夠進入大興機場高速地下綜合管廊,還能通過“智能大腦”遠程遙控位於世園會園區、冬奧會延慶賽區、通州區萬盛南街的綜合管廊設備。

  地下綜合管廊,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為城市健康運轉輸送巨大能量。

  京投管廊公司運營管理部部長張建海說,冬奧會開賽前,延慶賽區管廊一年累計供給125萬立方米造雪用水。

  新機場高速綜合管廊與大興國際機場軌道線、機場高速公路、京雄高鐵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投入運行,是城市南部地區和新機場能源供給主干道,容納電力、燃氣、供水、通訊等6類管線。為大興國際機場的運行提供給水、電力、通信、燃氣等能源保障通道,未來還是外省高壓電輸送麗澤地區的能源通道。

  智能大腦遠程保駕護航

  過去,一些市民有這樣的經歷,家門前的小路今天挖開修管道,沒好多久又被挖開了,道路施工也無意中“傷害”過高齡管線。“傳統管線採取直埋方式,可能一個月完整巡檢覆蓋一次,問題發現存在滯后。而在新一代管廊中,發現故障自動報警,24小時內就能做到故障清除。”張建海介紹,管線入廊仿佛進入了“保險箱”,加了一層堅硬的“防護罩”。

  運維中心一整面牆的大屏幕上,各色柱狀圖實時顯示著各條管廊供水、天然氣、熱力等能耗,每條管廊用不同顏色顯示“健康指數”等級。“管廊內氧氣、溫度、濕度等指標,都能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運維中心主任張浩舉例,一旦發生燃氣泄漏,傳感器會自動報警,如果氧氣值低、不適合工作人員進入,也可遠程開啟風機通風。

  大興機場高速綜合管廊一期從新機場延伸至南五環,主廊全線長約28公裡。由於巡檢線路較長,張浩和運維人員每天要徒步五六公裡。下至管廊前,張浩戴上了紅色安全帽,裡面不僅藏著藍牙定位標簽,還有一個小攝像頭,遇到突發狀況時,運維員可以按下帽子上的求救按鍵,信號、畫面都會實時傳回運維中心。艙內每隔100米設置電子眼,實現無死角監控。

  一體化布局消除礙眼景象

  通過一體化布局,近年來新建的綜合管廊項目,不僅集約用地,還使地上空間更加亮麗,與環境景觀更融合。

  “地鐵7號線東延隨軌修建的綜合管廊,位於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區的萬盛南街,也是環球主題公園周邊的公交主通道,周邊開發建設密集,市政能源需求迫切。”京投管廊公司設計管理部部長康曉樂介紹,通過統籌架空線、地下改移管線及規劃管線一次入廊,項目消除了“馬路拉鏈”“空中蜘蛛網”及市政地下管網安全隱患,為地鐵車站周邊的遠期地下商業開發創造空間,提高了沿線地鐵站、地鐵停車場、環球影城等項目的市政能源保障水平。

  從萬盛南街走過,很難想象地下藏著一條能源管廊,地鐵風井、管廊逃生口和風亭都藏進了綠化帶。“管廊斷面優化、瘦身后,通風節點、設備節點大幅減少,最大程度降低對景觀環境的影響。”張建海介紹。

  2035年建成綜合管廊450公裡

  在王府井步行街下方,本市首條穿越老城區商業核心區,並與軌道交通8號線三期共建的綜合管廊於近日主體完工。未來,步行街地下能源繁忙輸送,地上卻絲毫不見“端倪”。

  “8號線王府井綜合管廊位於首都核心商業區,人流量密集、地下空間市政開發密集,為實現與軌道共建,項目創新性利用地鐵工程降水導洞建設綜合管廊,同步建設節約地下共構面積近5000平方米,節省投資1.6億元。”康曉樂介紹,為減少對地面景觀影響,配合王府井商業區更新提升,項目將管廊附屬設施與軌道交通融合設計、同步建設,集約化設置,將步行街原有500個井蓋降至46個,減少90%以上。

  與此同時,軌道交通3號線東壩中路綜合管廊也在建設中,將實現管廊、道路、管線、地鐵、地下空間一體化開發。這條首次採用盾構隧道修建的管廊,未來將納入500kv高電壓電纜,為CBD經濟發展服務。此外,大興機場高速綜合管廊將繼續向城裡延伸至南四環,打造大興區與中心城之間的能源輸送干線。

  解決地下空間集約利用、多類管線共艙敷設及低碳運維等技術難題,京投管廊公司牽頭申報的《綜合管廊綠色智能建設運維成套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2022年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這也是近年來首都綜合管廊領域首次取得的科技進步獎。

  記者了解到,根據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北京以重點功能區,重要開發區和重大線性工程為先導規劃建設綜合管廊。到2035年,全市建成綜合管廊長度達450公裡左右。

(責編:孟竹、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