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探訪北京鄉鎮衛生院:多措並舉守護基層救治“第一道防線”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人民網北京1月13日電 (李博)春節臨近,人員流動加大,農村地區群眾就醫保障和醫療救治工作牽動人心。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是保障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線,那裡情況如何,是否做好了相應准備?日前,記者前往北京市通州區於家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了實地探訪。
於家務鄉位於北京市通州區南部,下轄23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總戶數15267戶,人口28987人。“隨著疫情防控工作進入新階段,作為最基層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了大量轄區村居民用藥咨詢、發熱診療等工作,面臨著新的考驗。”於家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科科長於穎超說。
於家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人民網 李博攝
目前,於家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工作重心已轉移到醫療救治上,通過擴充醫療資源,加大藥品和醫療設備採購等,多措並舉提升救治能力,全力守護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第一道防線”。
關口前移 發熱哨點嚴守第一關
進入於家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院內,記者步行100米來到單獨開設的發熱篩查哨點,於穎超介紹,以前二級以上的綜合醫院才設立發熱門診,村民隻能跑很遠的路,前往通州城區的醫院就診。
“疫情防控措施調整優化后,針對老百姓發熱就診需求的增加,醫療救治的關口也相應進行了前移,基層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實現應開盡開。”於穎超說。
於家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篩查哨點。 人民網 李博攝
記者在發熱篩查哨點看到,患者需要由工作人員引導通過專用通道進入。進門后首先要測溫並進行信息登記,哨點設置了觀察室、隔離室、診室和搶救室等,最大限度滿足患者就診需求,於穎超說:“村民們出現發熱情況,在家門口就可以就診,不用再奔波了。”
於穎超介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診療一般內科安排3人、外科安排1人,發熱哨點安排1人,如果門診量大,會根據實際情況增派人手。元旦過后就診人次明顯降低,目前發熱患者依然在發熱哨點就診,其他症狀患者可正常到就診大廳挂號就診。
醫護在崗 全力守護百姓健康
針對村裡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兒童等特殊群體,於家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力做好醫療服務,醫務人員開展下村疫苗接種工作,撐起老人“健康保護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緊急購置了CT、肺功能儀、制氧機、便攜式多參數病人監護儀等設備,完善了硬件設施,提升了救治能力。
患者進行輸液康復治療。 人民網 李博攝
記者在三樓住院部看到,部分患者正進行輸液等康復治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住院治療服務,病房全部開放,共提供25張床位,實現應收盡收。高峰期時,最高接診量達50多人,以老年人為主。
“我們有6名護士,全都頂在護理第一線。既方便村居民就近治療,也緩解了大醫院的接診壓力。”護士長何桐說,目前每天接診量大約在45-50人,雖然處於平穩階段,但醫生、護士基本處於停休狀態,全員在崗,盡最大努力保障患者就醫需求。
何桐說:“我們醫護人員時刻緊繃著守護人民群眾健康這根弦,也放棄了這個春節假期的休息,全員隨時做好迎戰准備。雖然大家很疲憊,但守護好轄區百姓身體健康是我們職責所在。”
中醫有“方” 筑起預防救治屏障
於家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發揮中醫藥作用,參與當前醫療救治,中醫科參照最新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推出適合普通人群,體虛易感人群和兒童等中醫藥預防方,以及感染新冠后的輕症治療方,並進行了投放。
“我們中醫科在四樓,一周七天均有中醫醫師坐診,醫師們根據居民自身需求,指導患者科學用藥、積極防護,還提供中藥代煎服務。”中醫科科長馬小娟說,中醫醫師還通過微信等渠道為轄區居民提供健康咨詢。
張大爺是於家務鄉西垡村村民,2022年12月初,村裡陸續有人感染,由於老伴患有基礎病,張大爺感到十分緊張。馬小娟了解情況后,首先安撫了老人的情緒,並指導張大爺一家在做好防護的同時,嘗試服用中藥預防飲。12月22日,張大爺通過微信向馬小娟反饋說,在大夫指導下他們一家都得到了很好的防護,十分感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馬小娟指導患者用藥。 人民網 李博攝
“高峰時期,中醫科發熱門診兩名大夫每天的接診量達到了八九十人。現在疫情趨於平緩,目前我們通過針灸等理療,對恢復期的患者進行指導和治療,每天接診量在五六十人左右。”馬小娟說。
談及即將到來的春節,馬小娟表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中藥儲備充足,她們還會定期對患者進行遠程指導,進一步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助力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讓人民群眾過一個平安、健康的新春佳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