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立農 綠色興農 品牌強農
北京市打造農產品高質量“綠色”發展之路
近年來,北京市立足首善之區定位,堅持“質量立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發展思路,以《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劃》和《北京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方案》提出的“到2025年,綠色有機農產品產量翻一番”為目標,穩步推進綠色食品各項工作,在標志許可、証后管理、標准宣貫和規程指導等方面持續下功夫,打造市場認可、消費者放心的“京”字號綠色食品品牌,在京郊大地上書寫首都鄉村振興的壯麗畫卷。
綠色食品——全過程質量控制,構筑高質量發展金字招牌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安以質為本。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食用“從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的綠色食品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首選。
家住北京市海澱區的王女士,到超市選購食材時,總會對“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情有獨鐘”。
作為專業“吃貨”,王女士發現貼有綠色食品標志的西紅柿在口感上更有柿子味、口感更沙,酸酸甜甜的挺有風味。上網一查,“產自優良環境、全程質量控制、嚴格按照綠色食品標准生產......”了解越多,王女士愈感覺到綠色食品讓家人在健康飲食方面有了更多的保障,漸漸成為綠色食品的忠實“粉絲”。
王女士只是綠色食品消費的一個縮影,折射出的卻是千千萬萬個消費者對綠色食品品質的高度認可與信賴。這背后是綠色食品從產地環境監測、種養過程管控、技術指導提升等等全程質量控制下的高標准的層層遴選把關。
據了解,北京市立足首善之區定位,持續推進綠色食品各項工作,打造市場認可、消費者放心的“京”字號綠色食品品牌。據北京市農業部門相關人員介紹,北京市實行“從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即在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包裝、儲運過程中,嚴格落實技術標准,通過標准化生產,確保生態環境的可持續和產品的安全優質。簡單地用六句話概括,就是“環境有監測、操作有規程、生產有記錄、產品有檢驗、上市有標識、管理有制度”。
該負責人表示,為完善全程質量控制中的薄弱環節,根據基層的實際需求,把綠色食品相關標准轉化為農民“看得懂、用得上”的簡明操作手冊、明白紙,方便基地嚴格操作。在順義、昌平、房山等多個綠色食品基地,記者看到,由北京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印制的《綠色食品生產允許使用化學農藥清單》、《綠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則》和《綠色食品包裝通用准則》等,都被做成了塑封卡片或挂板,懸挂於生產大棚裡或者置於技術管理人員的案桌、宣傳區域和農藥庫房的顯著位置。
北京華山天甲農林技術中心的王彥武在拿到塑封挂板和記錄本時高興地說,“卡片非常實用,哪些肥料農藥能用清清楚楚,方便技術人員隨學隨用,要完全按照綠色食品標准來操作”。
據了解,截至2022年11月底,北京市綠色食品企業已有86家,產品384個,產量35.64萬噸,其中農產品(菜籃子+糧食)獲証企業55家280個產品,產量24.75萬噸。
綠色產業——堅守綠色發展,促進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
立足“大城市小農業”“大京郊小城區”市情農情,北京市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扶持綠色食品企業延展產業鏈,做大做強,為鄉村振興、產業融合探索出了一條綠色引領的創新發展之路。
位於房山區琉璃河鎮的北京慧田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就通過大力發展可食用菊花綠色產業,以綠色食用菊花為媒,吸引城區游客到房山區周庄村觀賞菊花、採摘菊花、品嘗特色菊花宴,闖出了一條從種植、餐飲、休閑、觀光、採摘於一體的鏈式綠色產業發展模式
“食用菊花是我們研發的有知識產權的品種,以綠色標准種植食用菊,用了5年多的時間反復試驗,才有了今天品類豐富的菊花宴。”北京慧田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雷說。食用菊花的選種、培植、生長等環節的質量管控都是非常嚴格的,並不是任何菊花都可以用來做菜的。
據了解,該合作社立足集體經濟,以綠色食品為引領驅動發展,以種植食用菊花為起點,總結經驗,優化模式,創新發展,不斷延展下游產業鏈,相繼幫助村民建設農家院,以“四統一”管理模式,確保村民在菊花三個月的盛產期裡最低純收入達到2萬元。
此外,合作社還加大了以菊花為綠色食材的產品開發力度,其所研發的菊花餅、菊花醬、菊花酒、菊花香皂、菊花精油等深加工產品正在源源不斷地推出,為壯大集體經濟,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這僅僅是北京市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產業的一個縮影。為讓更多的綠色食品走進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北京市啟動了種植業綠色農產品整體推進工作,編寫了實施方案及相關配套具體程序,將繼續遵照“綠色生產 綠色消費 綠色發展”的新理念,常態化持續提升獲証綠色食品知名度、美譽度,加強產銷對接,引導市民綠色消費,持續打造和拓寬高質量農產品“綠色”發展之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