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社會民生

北京:騎行慢生活 綠道亮古都

2022年10月05日09:19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騎行慢生活 綠道亮古都

  通州區北運河畔綠意盎然,不少騎行愛好者在河堤旁的綠道上愉快騎行。

  二環路自行車道被林蔭覆蓋,夏日也能涼爽騎行。

  講述人

  職業攝影師、騎行俱樂部主理人

  宋偉,1982年出生

  我打小兒在北京天橋長大,兒時印象中,爸爸騎著“大二八”,載著五六歲的我,經過永定門、到陶然亭大雪山玩兒,周邊還是城鄉結合部的感覺。那時,還沒建今天的“二環路”,也沒這麼多小汽車。30多年過去了,二環路沿線乃至整個北京城變化翻天覆地,從人讓車到車讓人,騎車越來越暢快,越來越享受!

  33公裡的二環路,1992年9月全線建成,很快成為北京最繁忙的道路之一。說實話,過去騎車,二環路並不是首選。一是因為車多、混行,騎不踏實﹔二是除了立交橋,沒什麼風景。家住二環邊,出門辦事,我也多是自己開車。

  但就在這兩年,“刷”二環成為我們騎行圈的熱門項目,二環騎車通勤的人越來越多。這超高人氣,因何而來?

  宋偉沿二環路騎行途經德勝門橋,紅色自行車道與古都風貌相得益彰。

  二環路道路施劃改造前,去往兒童醫院的車輛一直排到月壇橋紅綠燈處並佔用了各條車道,騎車人被擠到機動車道中騎行。 戴冰攝

  南北二環路護城河畔,河道水質提升,河岸棧道、觀景平台相連,騎行休息間抬頭便是美景。

  先說安全。拿南二環陶然亭橋區來說,地面上一連串立體反光道釘將機、非車道隔離,夜裡還能發光警示﹔容易產生沖突的路口,交管部門安裝了醒目的柔性隔離柱。

  再看空間。西二環月壇南橋等許多路段,過去約兩米寬的自行車道,拓寬至三四米。跟朋友並排騎車或者超車,都不用借機動車道了。月壇北橋、鼓樓北橋等路口,陸續“上新”非機動車專用信號燈,實現騎行過路口一次左轉,通行時間大大縮短。一些路段,還為自行車劃出了專門的掉頭車道。騎行環境越來越友好!

  我愛騎行,隻有慢下來,才能體味不同景色、不同城市氣質的碰撞交融。經過西直門、朝陽門,現代繁華都市高樓林立,可以打卡建筑地標﹔經過德勝門、鼓樓大街,體味古都風韻,還可以鑽進胡同喝個咖啡。最棒的體驗是南北二環護城河畔,從非機動車道下來,穿過綠蔭就能漫步河邊。護城河水質提升,河岸棧道、觀景平台相連,老人們坐在河邊晒太陽,偶爾能聽到彈奏樂器、練嗓兒的,這就是我眼中的城市煙火氣!

  在北二環路雍和宮橋旁,除原有非機動車信號指示燈之外,路口還增設了款式更新穎的非機動車專用信號燈和交通標示牌。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全長6.5公裡,方便回龍觀地區居民通勤。

  騎車,不只是出行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出於興趣,我組建了500人規模的騎行俱樂部,用兩個輪子,用我的鏡頭,感知、記錄北京城的變化。

  我們騎車探索中軸線,從鼓樓文化廣場出發、騎到仰山橋,一路自行車道相連,景致變換、綠樹成蔭﹔我們常去通州大運河,從漕運碼頭出發,沿著河道騎行,仿佛置身畫中﹔我們體驗昌平42公裡騎行綠道,在不同公園、“城市森林”中穿梭﹔我們打卡首條自行車專用路,高架橋上毫無干擾的騎行體驗,太爽了!

  不得不說,近十年來,北京騎行環境有了質的飛躍,這也是自行車回歸北京的重要原因!

  我有5輛自行車,現在最常騎、也是圈裡最火的,是一款折疊自行車,折疊后小巧輕便,我可以把它帶進寫字樓,也可以乘坐交通工具。過去怕堵車,沒地兒停車,不敢去的地方,現在抬腳就走。由於騎車鍛煉,我甩掉了30多斤肉,身體各項指標也恢復正常了。

  我愛騎行,我愛北京!

  本報記者 孫宏陽整理

  本報記者 潘之望 武亦彬攝

(責編:孟竹、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