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綠色根基擦亮生態底色 北京經開區公園綠地覆蓋率全市領先

人民網北京9月16日電 (池夢蕊)PM2.5累計濃度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水平,涼水河經開區段獲評華北地區首個“國家級示范河湖”,“無廢城市”建設打造綠色制造體系,306種鳥類棲居……北京經開區正成為國家級經開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畫卷。
北京經開區建設30年來,始終秉持綠色發展理念,在區域社會經濟大幅增長的同時,生態環境質量得到全面改善,譜寫了工業園區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樣板,先后被國家授予“生態工業示范園”和“綠色工業園區”,正在縱橫巨變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宜業宜居綠色新城。
三季開花、四季常綠的亦庄新城濱河公園成為市民游玩、休閑的好去處。一條清澈見底的涼水河道蜿蜒其中,將兩岸萬紫千紅的植被與河畔風車、水車花階、花間棧道等人工造景串聯在一起,為群眾提供了在“慢行”中感受高品質生態景觀的絕佳體驗。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經開區PM2.5(全區細顆粒物)累計下降幅度67%,2021年PM2.5累計濃度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水平。這背后,是北京經開區依托科技手段,打響藍天保衛戰,持續深化“一微克”行動,創新引入“環保管家”服務,構建立體監測網絡,形成“發現-處理-反饋”的閉環管理體系,提升大氣污染防治精細化管理水平。
北京經開區地表水和地下水環境質量持續保持穩定,涼水河(經開區段)獲評華北地區首個“國家級示范河湖”。這得益於碧水保衛戰凝聚水環境保護、重點排水單位監測、廢水排放單位監管、補齊水務基礎設施短板等工作合力,每年開展“清管行動”,實現全區雨水分流率、污水收集率、污水處理率、中水回用率等均為100%。
青頭潛鴨、大鴇、白鶴、獵隼、東方白鸛……225平方公裡的亦庄新城土地上,除了坐擁頂級的科創企業,還有這些格外珍貴的國家級保護動物。這些記錄都來自北京經開區去年5月啟動的國內首個國家級經開區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行動。
結果顯示,北京經開區擁有較高的鳥類多樣性。截至2022年5月,共記錄鳥類21目、64科、163屬、306種,為北京市鳥類種數的61%。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2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有50種。
鳥類對生態環境變化反應的敏感性,使其成為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的指示物種。“這些珍貴的鳥類及繁殖種群的發現,充分証明了近幾年北京經開區生態環境的不斷向好。”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開區建成5個大型公園,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6%,處於全市領先水平。
數字背后是散布在城市的綠地美景:亦庄新城初步形成了森林繞城、綠道連城、碧水穿城、濕地潤城、公園遍城、農田留城、景觀靚城、文化興城的綠色生態城市景象,向大眾亮出靚麗的“生態名片”﹔“小而美”的口袋公園為周邊居民提供休閑娛樂好去處,河西區6處綠地改造提升工作正逐步進入施工階段,切實讓“小口袋”成為居民身邊的“大幸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