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科技

 "北京社科"智庫2022系列皮書發布 北京在多個排行榜中居全球城市前列

2022年09月09日08:15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北京在多個排行榜中居全球城市前列

本報記者 劉蘇雅

北京數字經濟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位列全國第一,在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多個權威全球城市排行榜中位居前列,綜合實力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北京社科”智庫2022系列皮書、集刊、論叢集中近日發布,包括《北京藍皮書:北京經濟發展報告(2021~2022)》等9部藍皮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等2部集刊、《市情研究論叢》等6部論叢,系統梳理展示了北京在經濟、文化、社會、國際交往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績。

北京躋身國際化大都市發展前列

當日發布的《北京藍皮書:北京國際交往中心發展報告(2021~2022)》指出,北京作為首個“雙奧之城”,成為了世界關注的焦點,也通過冬奧會向世界全面展示了中國發展成就。

在多個權威全球城市排行榜中,北京位居前列,綜合實力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其中,在“全球實力城市指數”中,北京經濟領域表現穩居第三位﹔在科爾尼2021“全球城市指數”中,北京在參與評估的156個城市中位居第六﹔“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1”對全球科研城市進行評價,北京連續四年蟬聯第一。

藍皮書認為,無論是綜合排名,還是從金融、科技、創新活力、互聯互通等專業指標來看,北京均有明顯優勢,處於上升勢頭,躋身國際化大都市發展前列,代表和體現了中國城市在世界上的競爭力。

人工智能領域發明專利居全國首位

2021年,北京採取一系列措施降低新冠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實現了經濟的全面恢復性增長。《北京藍皮書:北京經濟發展報告(2021~2022)》指出,北京產業發展質量繼續提升,高技術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高端產業增勢良好,“兩區”建設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發展領軍全國。從區域發展格局看,北京各區都在積極培育新興經濟增長點。

作為新經濟形態的重要標志,北京2021年數字經濟增加值達1.63萬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40.4%。《北京藍皮書:北京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1~2022)》透露,北京數字經濟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位列全國第一,其中海澱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50%以上。

在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面,北京正在持續發力。2021年,北京研發投入強度和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穩居全國第一,人工智能領域有效發明專利居全國首位。在中國領跑世界的技術成果中,北京佔比過半。

北京的數字創新能力也在不斷提升。全球最大的超大規模人工智能模型“悟道2.0”、國內算力最強的寒武紀思元人工智能芯片等成果涌現,量子、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並已組織開展6G未來技術路線和潛在技術攻關,啟動6G太赫茲低噪放混頻芯片、太赫茲功放芯片等相關研究。同時打造了一批智能制造標杆,智能制造示范企業關鍵工序裝備數控化率平均達到80%,產品研制周期平均縮短26%,福田康明斯、三一智造獲評世界“燈塔工廠”。

不過,北京經濟總量雖持續恢復增長,但仍面臨居民消費增長不理想、投資增長恢復較緩慢等問題。報告認為,經濟穩增長的長期有效政策是創新,而科技創新需要在廣度、深度兩方面發力,下一步北京應圍繞加大基礎教育投入力度、提供更好的科研創新環境、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創新型人才挖掘和培養等方面進一步發力。

居民橄欖形收入結構基本形成

在社會發展方面,《北京藍皮書:北京社會發展報告(2021~2022)》介紹,北京2021年社會治理成效顯著。

其中,北京整體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城鄉居民收入、消費水平穩步提升,從收入群體結構形態上看,按國家統計局以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0.2萬元至51.2萬元為主要依據,北京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比重已達到68.5%,基本形成橄欖形收入結構。常住人口規模穩中有降,人口規模進入平穩發展階段,人口綜合素質明顯提升,位居全國前列。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升,衛生健康、教育等領域發展持續向好。

社會服務水平也得到了全面提升。實現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截至2021年年底累計建成“一刻鐘社區服務圈”1772個,覆蓋了98%以上的城市社區。“吹哨報到”“接訴即辦”機制成為北京城市治理首創典范。社會力量也實現廣泛參與,2021年本市社會組織總量達 1.29萬個,街道(鄉鎮)備案的社區社會組織6.7萬余個,有效激發了基層社會治理活力。

(責編:孟竹、鮑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