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義:中德產業園結出累累碩果
本報記者 王可心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要鞏固完善高精尖產業格局,瞄准高端、智能、綠色方向,積極發展先進制造業,擦亮“北京智造”品牌,壯大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在順義區,北京中德產業園的建設發展正成為一個生動注腳。
83家德企落戶、總投資額超過45億歐元、年產值超過300億元人民幣……獲批僅一年,位於順義的北京中德產業園已結出累累碩果。
威樂(中國)水泵系統有限公司於去年落戶園區,當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0%。北京冬奧會“冰絲帶”熱回收系統的水泵就產於威樂(中國)位於北京中德產業園的研發制造基地。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主體市場。落戶中德產業園后,享受到了很多扶持政策,包括政策優惠、法務支持、貿易便利等,良好的營商環境讓我們能夠平穩發展,這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威樂(中國)新興市場產品總監艾蒂安·亞歷山大說。
威樂集團只是一個縮影。目前,園區已集聚奔馳、寶馬等83家德企,其中隱形冠軍企業25家,區域總投資45億歐元,年產值超300億元人民幣,擁有德籍高管及工程師120余人。近日,中德產業園內再次進行集中簽約,佩爾哲新能源智能汽車、浩瀚海慈循環科技、特瑞拓軟件、伊維萊驅動等8個重點實體項目,中德“雙碳”聯合創新中心、中歐超梵生命國際臨床試驗研究平台等9個研發平台項目落地。
一年來,北京中德產業園各項功能不斷完善,優勢更加凸現,已經成為北京對德合作最重要的載體。緊密圍繞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自由貿易實驗區建設,中德產業園籌劃出台三年行動計劃,梳理投資便利化、研發創新、金融發展等領域20余項政策,在市場准入、商事制度、知識產權等方面推動形成13項改革舉措,著力完善產業政策,打造與國際接軌的制度環境。
順義區持續完善中德產業園的運行機制,全球選聘人才,升級運營管理團隊,發揮產業協會、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中心、法官工作站、國際頂尖律師事務所等機構作用,打造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的服務體系與營商環境。與此同時,不斷提升產城融合的發展布局,規劃建設48萬平方米的國際人才社區,加快引進國際醫院、國際學校等生活配套,舉辦文化沙龍、葡萄酒展、啤酒節等文化活動,宜居宜業的生活環境已初步形成。
作為首都國際機場所在地,近年來順義區在開放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先后聚集了臨空經濟區、天竺綜保區、自貿實驗區等多個政策性功能平台。目前全區常駐外籍人士近萬名,頂尖國際學校十余所,外資企業達到800余家,國際要素加快匯集,國際氛圍更加濃厚。
錨定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方向,順義區將加快北京創新產業集群示范區(順義)、北京中德產業園建設,踐行市黨代會精神與“平原新城看順義”和“三個走在前列”目標要求結合起來,以“第三次創業”的奮進姿態,形成高端引領、創新驅動、綠色低碳的產業發展模式,助力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