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兔子也懂點辯証法

2022年02月19日10:31 |
小字號

小時候在農村,每到秋收后,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放鷹人,他們身上斜挎著一個大布袋,肩上架著一隻鷹,樣子非常神氣。熬鷹通常要經過七七四十九天,據說這樣鷹才能被馴服。熬鷹人為此付出了很多辛勞,就等著這秋收后大撈一把,身上背的大布袋就是用來裝被鷹抓住的兔子的。

熬鷹人的收獲通常是很令人羨慕的,特別是在那個物質比較短缺的年代。但凡事總有意外,我也不止一次聽到鄉親們說“兔子蹬鷹”的故事。

秋收后的兔子,由於失去了青紗帳的保護,在田野裡一奔跑,就很容易被老鷹發現。正應了那句古詩說的“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老鷹就像戰斗機一般在空中盤旋,計算好距離和角度,然后俯沖下來發動攻擊。當然絕大多數兔子都毫無懸念地被老鷹捕獲。但也有個別兔子一看來不及跑了,干脆就地翻身躺倒,肚皮朝天,一動不動。就在老鷹伸出利爪要抓到兔子肚皮的一瞬間,兔子兩隻強有力的后腿向上向前奮力凌空一蹬,使出了兔子蹬鷹的絕殺技,如果正好能蹬在鷹的胸腹部,這鷹會一下子被蹬個半死。即使蹬在翅膀上,也通常會一個趔趄在地上掙扎。利用這空檔,兔子就能迅速溜之大吉了。

兔子的這種本領是大自然進化的結果,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本能。但如果我們考慮老鷹是強者,而兔子是弱者,就弱者對付強敵的規律來說,這兔子蹬鷹的絕處逢生之技,還真有幾分辯証法的味道。

令人贊嘆的是,一些兔子在面對強敵時沒有被嚇傻,而是依然還保持著一種不到最后關頭絕不認輸的勁頭。這勁頭就是一種血性。

實際上不要說弱者,就是強者,如果在對手面前首先被嚇趴下了,那麼無論他有多麼高超的本領,也是發揮不出來的。兔子蹬鷹是弱者處在絕境條件下的反擊之道。對於弱者來說,同強者的對決常常是在絕境。強大的敵人之所以敢肆無忌憚地欺負弱者,就是因為它處於強大的時期。而且往往弱者越是示弱,越是容易招致強敵打擊,因為強敵不會等著你強大了再收拾你。

其次,應當辯証地看待強弱。常言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強敵,整體是強的,但也不是每個方面都強。弱者,整體是弱的,但也不是每個地方都弱。因此對於強弱要有個分析,不能從整體上做機械比較就得出勝負的結論。

我們看看孫劉對曹操的赤壁之戰。當時曹操號稱有八十萬大軍,於是張昭張子布等人都被嚇破了膽,主張投降曹操。倒是周瑜、魯肅、諸葛亮這些人做了具體的分析,聽起來八十萬大軍,實際上來自北方的不過十五六萬,而且這些人並不習慣於乘船水戰,且到了江南又水土不服,受到瘟疫的威脅。另外,從劉琮處新招降了七八萬人,但這七八萬人還沒有和曹操的軍隊融合成一條心,所以這二十多萬人都是烏合之眾。這樣一分析,曹軍也就不那麼可怕了。

特別要說明的是,運動是強弱轉換的一個關鍵,因為強弱會在運動中發生變化。如果兔子還是採取常規的辦法奔跑逃命,或者趴在那裡不動,那依然改變不了處於被動的弱勢地位,通過翻身的運動,把用來奔跑的后腿化作了可以進攻的強有力武器,於是局勢就發生了變化。

比如,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如果單看雙方武器裝備的水平,那這仗同樣也是沒法打的。但是考慮到朝鮮是多山的地形,不適合機械化大部隊的展開,於是美軍機械化的優勢就大打折扣。同時敵人不擅長夜戰近戰,而我軍擅長夜戰近戰,於是在夜幕下,敵人的優勢又進一步削減。如果我們採取了坑道作戰這樣的方式,能夠抗擊敵人強大的火力,也就瓦解掉了敵人火力的部分優勢。同樣的敵人的兵力也會是分散的。通過我們周密的謀劃,有可能在運動中造成敵人兵力的分散。在局部戰場上,我軍完全有可能造成絕對兵力的優勢。事實証明恰恰是這樣。

高明的軍事家或指揮員,會千方百計通過運動的辦法,讓敵人的長處轉化為短處,而用我方的長處克制敵人的短處。這樣的例子在我們革命戰爭年代比比皆是。如敵人佔據了堅固的城市,我們就想辦法調虎離山誘敵出城。敵人緊密地抱團在一起,讓我們無處下手,我們就採取運動的辦法,採取圍城打援、圍城打點、誘敵孤軍深入的辦法,千方百計調動敵人在運動中消解優勢。

武術中非常講究步法,有些老拳師往往不把步法教給徒弟,其實就是因為步法就是一種運動,就是一種調動對手的辦法,通過運動化解敵人的強勢攻擊和優勢,在運動中尋找敵人的軟肋。

正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

(作者:祁金利,中共北京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副部長)

(責編:李博、郭亞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