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教育

青少年“模擬政協”覆蓋北京400多所中小學校

2022年01月09日09:55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模擬政協”打通與學生溝通的橋梁

  市政協委員、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創新研究推廣中心主任張毅

  “促進‘模擬政協’實踐科學化、規范化、常態化、品牌化。”“支持青少年‘模擬政協’實踐。在今年的市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中,兩次提到了青少年“模擬政協。”“這讓我非常感動。”昨天下午,來自民進界別的市政協委員、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創新研究推廣中心主任張毅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自己在做市政協委員的15年中,有超過10年時間都在為推動學生關注社會問題、建言社會發展做努力,見証了學生們的“模擬提案”逐漸被委員們關注的全過程,也見証了學生們在“模擬政協”實踐中的不斷成長。如今,青少年“模擬政協”已經覆蓋北京400多所中小學校。

  1028份青少年模擬提案

  獲委員在線點評

  張毅在直播間中透露,在市政協支持、市教委推動下,北京青少年“模擬政協”已經舉辦了7個年頭,這屆共有學校和區域推薦的1028項模擬提案獲得政協委員的在線點評,其中240項模擬提案的撰寫同學與專家委員做了線上的面對面交流,58份“模擬提案”的小作者觀摩本次政協會議。58位學校領導、教師陪同學們全程在線觀摩,還有58位正在參加政協會議的市政協委員遠程指導。委員們同時關注到了學生們的“模擬提案”,很多學生的“模擬提案”成為委員們提案的素材。中學師生代表們和20名大學生代表在線觀摩此次政協的6場會議,包括開幕會、大會發言、小組會等。“這樣的一種線上觀摩,對於學生深入認識協商民主,感悟協商制度並有序參與有極大的促進。”張毅說。

  她表示,今年她的7份提案中就有學生“模擬提案”作為素材轉化成的。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這7份提案涉及生活垃圾分類后如何資源利用、市屬博物館展陳創新、一次性廢棄口罩的回收利用問題、金融知識資源如何轉化為優質教育供給等話題。張毅說,這些話題能成為提案,都不只是因為與她調研的方向一致,更是在師生多次交流、反復溝通、不斷修改后形成的。對於學生的模擬提案要手把手指導,從標題到內容深入細致地打磨。“以《關於推動市屬博物館展陳創新,提升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提案》為例,我發現有同學關注的話題是怎樣讓北京的博物館資源發揮效能,這也是我一直關注的領域。學生們起初隻想到提升博物館講解員的講解生動性,也有學生想著怎樣讓博物館資源更有效跟學生們的常態學習銜接。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就作了延伸調研,了解到還有學生希望用先進的VR技術展示博物館資源等。在經過多輪討論以及與專家委員交流后,才形成了最終的提案。”

  張毅提到,除了她自己,不少委員也為指導同學們的模擬提案用盡心力。2022年的最后一天,張毅和張婕委員特意趕到北京市第十二中學,與“模擬政協”的同學們共同交流研討,張婕委員與學生一起打磨、修改“模擬提案”。廖春迎、郭麗雙等多位委員也都帶著“模擬政協”提案走上了“兩會”。

  “模擬政協”讓學生

  感受“商量”的力量

  為何要如此大力氣地推動學生“模擬政協提案”實踐,讓學生觀摩政協會議呢?張毅回答,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同時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陪伴學生觀摩政協是一種特殊的經歷。在這種經歷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學生的變化。“起初,我們很擔心孩子面對社會問題時,隻會像‘憤青’一樣指指點點。怎樣引導學生了解社會,是一個大問題。我們就想到讓學生通過了解政協委員的職責,讓學生們知道每一個提案都要遵循‘不調研、不提出’的原則,沒有真正了解,就沒有發言權。這也是引導學生客觀、系統看待問題的渠道。”

  眾所周知,北京青少年“模擬政協”通過“模擬提案”“模擬議事”等方式,讓學生感知社會、拓展視野,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通過觀摩,學生們深入了解委員如何調研、如何研討推動以促進問題解決,進而學會調研分析,查閱文獻資料等方法,感受到“商量”的力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就像一粒粒小種子一樣,帶動了周邊的人。”張毅說,學生代表們將這個難得的機會“分享”給同伴、學校的同學們。一些同學在學校支持下,讓整個社團、整個班級同時觀摩政協會議,了解政協委員如何履職,這其實就是一種帶動,讓更多學生感受民主協商的力量。

  1月5日上午,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開幕會舉行。在北京服裝學院,校黨委書記周志軍帶領著學校各級團學組織學生骨干、冬奧會學生志願者代表共同在線觀摩。同學們認真聆聽了市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提案工作報告和2021年度優秀提案表彰。在之后的幾天裡,他們又相繼觀摩了民建、工商聯、科技等多個界別的分組討論。

  “模擬提案”為委員

  了解學生需求打開“通道”

  “18歲以下學生的心聲很難了解到,是青少年‘模擬政協’為政協委員們打開了通道。”張毅透露,去年年底,對1028份“模擬提案”進行分析梳理,了解學生們關注的方向。“我們發現,學生們不僅關注垃圾分類、電動車、‘雙減’等身邊的話題,也關注到北京中軸線、冬奧等熱點社會話題,更讓人欣慰的是還有學生關注到盲道建設等關愛弱勢群體的話題。”張毅介紹,從中不難發現,北京的孩子們關注的話題已經超越了學科學習本身,延展到身邊的社會發展問題。

  “通過這次調研,我們也收獲頗豐,真正了解到學生的真實需求。”張毅表示,以“雙減”為例,同學們提出了各種他們關心的話題,課后服務、假期安排、作業設置等等,也能促使委員們從學生端為“雙減”的實施提出建議。

  文/本報記者 武文娟 雷嘉

  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