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時政要聞

首都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 去年北京經濟總量突破4萬億元

2022年01月06日10:08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月6日電 (池夢蕊)2021年,北京堅持以首都發展為統領,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緊要處落好“五子”,重大活動順利舉辦、重點項目加速落地、重要實事落實落細,經濟持續恢復、社會和諧穩定,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首都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

經濟、科技創新等領域成效顯著

經濟總量突破4萬億元大關。預計全年GDP增長8.5%左右、兩年平均增長5%左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和全員勞動生產率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在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疫情防控從嚴從緊、減量發展深入推進的背景下,充分展現了首都城市的強大韌性和活力。

涌現出一批突破性創新成果。聚力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持續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形成了長壽命超導量子比特芯片等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原創成果,突破了一批集成電路等領域“卡脖子”技術,發布了國內首個自主可控區塊鏈軟硬件技術體系“長安鏈”、全球最大智能模型“悟道2.0”等重大底層技術創新成果,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了有力支撐。

科研優勢加速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醫藥健康“雙引擎”驅動作用更加凸顯,超前謀劃推動疫苗研發和生產上市,1-11月科興中維、國藥北生研兩家新冠疫苗生產企業累計貢獻產值超2300億元,為全球抗疫作出北京貢獻。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布局提速,1-11月產量增長25.8%,帶動電子行業增長19.9%。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4.5%、兩年平均增長16.7%,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兩年平均分別增長55.7%和46.6%。

生態環境方面,多項生態指標創歷史最好紀錄。以釘釘子精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細顆粒物年均濃度33微克/立方米,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成績,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譽為“北京奇跡”。市域內五大河流全線貫通入海,密雲水庫蓄水量達35.79億立方米、創建庫以來最高紀錄,平原區地下水位連續6年穩步回升。

形成一批精細化治理的創新實踐和惠民成果。實施國內首部規范接訴即辦工作地方條例,建立“每月一題”機制,利用民生大數據梳理出12類27個高頻問題集中破解,特別是解決了16.8萬戶歷史遺留房產証難辦問題,成為最受群眾歡迎的一件事。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556名局處長參與“走流程”,以“群眾懂不懂、流程通不通、體驗好不好”為標尺查找服務中的痛點堵點,立行立改問題426個,著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裡”。

各項事業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發展后勁更足。科技創新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力。推出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重大改革舉措,3個國家實驗室挂牌,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一批大科學裝置建設運行,首批5個交叉研究平台試運行,新型研發機構集聚一批戰略性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在量子、人工智能、腦科學、應用數學等前沿領域形成一批引領性原始創新成果。重大項目密集落地為產業發展筑牢根基。小米智能工廠二期、集成電路系列項目、小米汽車、理想汽車等一批數百億級產值的高精尖項目落地,將對高端制造業發展形成有力支撐。北京証券交易所順利開市,在首都金融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將有力帶動券商、資管、審計、法務等資本市場服務機構發展。環球主題公園盛大開園,將成為拉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引擎。

需求結構更優。消費供給豐富優化。全面完成22個傳統商圈和20家傳統商場升級改造,三裡屯太古裡西區、五道口購物中心等消費新地標亮相。啟動“雙樞紐”國際消費橋頭堡建設,首都機場第五航權國際貨運新航線開通,新國展二期開工建設。1-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4%,直播帶貨、反向定制等消費新業態加速發展,網上零售額增長20.5%。投資效益穩步提升。圍繞促投資抓新開、抓續建、抓增量、抓儲備,1-11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5%、兩年平均增長4.3%,按季度壓茬推動160個重大項目開工建設,180項市重點工程續建項目實現投資1319.5億元、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積極穩妥推動投資績效改革和審批改革,開展分行業、分區域投資績效評價,實現項目成本績效全生命周期閉環管控。公開推介190個民間投資項目、總投資2204億元,民間投資增長9.5%。

改革開放力度更大。“兩區”建設跑出“加速度”。國務院批復的251項任務全面落地實施,上百個標志性項目落地,形成外國人工作和居留許可“兩証聯辦”等一批創新舉措,區塊鏈數據資產保管箱等10項最佳實踐案例向全國復制推廣。服貿會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服務貿易綜合性展會,中關村論壇成為面向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的國家級平台,開放的引領度、貢獻度、顯示度不斷增強。1-11月實際利用外資151.6億美元、增長9.7%,進出口總額2.77萬億元、增長30.3%。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一頭抓頭部企業。構建全市統分結合、三級聯動的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納入“服務包”企業超1萬家,1-11月“服務包”企業在京新設機構969家,服務事項辦結率94.2%。堅持發展與規范並重,完善平台經濟治理體系,率先搭建平台經濟綜合監管服務系統,“一企一策”指導重點平台企業合規發展、支持企業轉型升級,信息服務業收入增長20.1%。一頭抓中小微企業,堅持問題導向,精准助企紓困,持續推出一系列中小微企業幫扶措施,為企業“供氧輸血”,1-11月為中小微企業辦理延期還本付息本金1087.5億元,完成首貸1141.9億元、續貸408億元。新設企業21.5萬戶、增長33.1%,其中科技型企業新設8.4萬戶、增長31.3%。印發實施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全國城市第一。

城市空間布局更均衡。疏解整治促提升持續深化。修訂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中央民族大學等4所學校新校區啟用,積水潭醫院新街口院區新北樓拆除、重現“銀錠觀山”美景。城市副中心發展邁向更高水平。推動出台支持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意見,北大人民醫院通州院區建成,首師大附中通州校區、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投用,城市副中心公共服務承載力持續提升,建立副中心與北三縣一體化發展工作協調機制,大運河通州段全線旅游通航。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推進。支持雄安新區交鑰匙幼兒園項目竣工交付,京哈高鐵京承段通車,大興國際機場北線高速全線貫通,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啟動建設,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350.4億元。城鄉區域發展更趨協調。印發城南、回天地區新一輪行動計劃和平原新城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豐台火車站具備開通條件,國際氫能示范區起步區北區建成,一批公共服務設施在城市發展薄弱地區投入使用。部市合作打造農業中關村,京瓦農業科技創新中心投入運營。

民生保障和改善更有力。疫情防控成果持續鞏固。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及時阻斷零星散發疫情蔓延,疫苗接種應接盡接,全人群全程接種率達98%,加強免疫接種突破1200萬人,國內首個特效抗體藥研制成功。穩就業促增收政策全力落實。延續實施失業保險費返還等援企穩崗政策,核准發放補貼149.4億元、惠及954.8萬人次,出台促進新就業形態健康發展、農民增收等政策措施,城鎮新增就業26萬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左右。公共服務供給進一步優化。率先出台落實“雙減”實施意見,無証培訓機構動態清零,實現義務教育階段課后服務全覆蓋,精准擴增普惠性學前教育學位1.3萬個、中小學學位2.8萬個。建成基層衛生預約轉診服務平台,“一村一室”建設短板全面補齊,完成院前醫療急救資源整合。兩個“關鍵小事”落實落細。開工建設安定循環經濟園,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基本建成。發布住宅小區物業服務項目清單和成本計價規則,物業服務覆蓋率超95%。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