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95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落戶延慶

2021年12月04日08:23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95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落戶延慶

  昨天,延慶區野生動植物保護救助中心將近期救助的雕鸮等野生動物放歸自然

  昨日,《北京市延慶區陸生野生脊椎動物名錄(2021版)》(以下簡稱《名錄》)發布,收錄了延慶區陸生野生脊椎動物450種,其中包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2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3種。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名錄》中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彩鹮(huán),填補了北京市鳥類的空白。

  今年5月22日,延慶區自然保護地管理處挂牌成立后,開展了野生動植物本底資源調查。《名錄》的原始資料來源於野外監測數據、紅外相機影像、各個保護區的巡護記錄、科學考察報告和總體規劃,最終經專家論証、篩選、確認形成。《名錄》共收錄延慶地區分布的陸生野生動物30目95科450種,包含390種鳥類、38種獸類、22種兩棲爬行類,物種數量佔北京市陸生野生動物物種總數的75%。

  在這份《名錄》中,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物種有95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2種,包括豹、彩鹮、白頭鶴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3種,包括豹貓、中華斑羚、灰鶴、團花錦蛇等。《名錄》包括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74種,其中北京市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9種,包括花面狸、藍翡翠、灰頭綠啄木鳥等﹔北京市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45種,包括大耳蝠、牛背鷺、黑斑褶皺蛙等。

  值得一提的是,《名錄》中的“彩鹮和短嘴金絲燕”,在今年4月發布的《北京陸生野生動物名錄-鳥類》中並無記載,填補了北京市鳥類多樣性記錄的空白。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作為北京市的西北生態屏障,延慶區現有各類自然保護地共16處,實際覆蓋面積778.91平方公裡,佔全區總面積的39.05%。其中自然保護區10處:北京鬆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鴨湖市級濕地自然保護區、朝陽寺市級木化石自然保護區、玉渡山區級自然保護區、太安山區級自然保護區、白河堡區級自然保護區、水頭區級自然保護區、金牛湖區級自然保護區、蓮花山區級自然保護區、大灘區級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4處: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野鴨湖國家濕地公園、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延慶蓮花山市級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2處:八達嶺-十三陵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延慶部分)、龍慶峽-鬆山-古崖居市級風景名勝區。

  為了給越冬候鳥提供充足的食物來源和良好的棲息環境,延慶區還在野鴨湖濕地自然保護區,打造了330畝的“候鳥食堂”,這片農田種植玉米、高粱、大豆等農作物。10月上旬至今,監測人員已陸續觀測到近30萬隻遷徙候鳥,預計整個遷徙季會達到50萬隻候鳥。其中灰鶴的同步監測數量可達5000-8000隻,可謂是“灰鶴營地”。

  文/本報記者 崔毅飛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視頻/本報記者 崔毅飛 張靜雅

  現場

  野生動物“回家”身背定位系統

  在野鴨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的《名錄》發布現場,延慶區野生動植物保護救助中心還將近期救助的豹貓、雕鸮(xiāo)、普通鵟(kuáng)放歸自然。

  延慶區野生動植物保護救助中心負責人郭旭雄介紹,本次放歸的豹貓、雕鸮、普通鵟,都是在接到市民電話后,救助中心工作人員趕往現場及時救治並帶回救助站,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休養,目前身體狀況良好,均已達到放歸標准。

  “選擇在野鴨湖地區放歸自然,是考慮到附近食源充足。”延慶區自然保護地管理處科研監測科負責人方春表示,此次放歸自然的雕鸮和普通鵟,均身背GPS定位裝置,以便日后監測其活動軌跡。

  此外,在野生動物肇事補償方面,救助中心完成了2021年15個鄉鎮,涉及2500余戶受損戶的損失核查工作,補償金額約250萬元。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此次放歸自然的豹貓、雕鸮、普通鵟,均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豹貓,別名山貓、狸貓,體長40-65厘米,尾長20-40厘米,體重2-3公斤,體型比家貓大。棲息於山林、丘陵等偏僻地區,多在夜晚覓食,性情凶猛、行動敏捷、善於爬樹。食物有鼠、兔、鳥、蛙、昆虫及野果。北京密雲、懷柔、門頭溝、延慶、朝陽等區均有分布。

  雕鸮,別名貓頭鷹,是在夜間捕食的大型猛禽,體長55-70厘米,體重1.5-4.0公斤。白天在林中或山峰岩石上休息,傍晚和黎明最為活躍,飛翔起來幾乎沒有聲音。食物主要是鼠類,一夜能捕3-6隻鼠。雕鸮耐飢餓能力強,可十幾天不食。

  普通鵟,體型似蒼鷹,為中型猛禽。生活於開闊的曠野及其附近的疏林中,常單獨活動、覓食。秋季鼠類到田地裡偷吃糧食,鵟便替農民“捉賊”。它在田野上空盤旋,視力敏銳,發現獵物便折起雙翼向獵物俯沖,成功率較高。此外,鵟也捕食蛙、蛇、蜥蜴等。 文/本報記者 崔毅飛

(責編:池夢蕊、鮑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