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區出台15條措施做好教培行業人員就業服務保障工作

組織教培人才專項招聘服務季、出台“就業+創業+技能培訓”政策組合拳……近日,朝陽區《關於做好校外教培機構人員就業工作的若干措施》重磅出台,為推動校外教培機構改革、教培行業人才轉型保駕護航。據悉,朝陽區推出的15條具體措施,從加大校外教培人員就業服務、促進校外教培人員多渠道就業創業、鼓勵校外教培人員技能提升和校外教培機構改革轉型以及做好預警保障工作等方面多措並舉,凝聚合力,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切實做好教培行業人員的就業服務保障工作。
聚合力優服務 搭建全方位就業服務平台
“雙減”政策是教育改革的重大舉措。為了能盡快幫助行業人才實現再就業,朝陽區搭建了“1+2+3”全方位就業服務平台。即建立一個區級教培行業人員就業幫扶工作專班,統籌用好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兩個市場,構建起“政府主導、協會聯動、機構參與”的三方聯動就業服務格局,對校外教培機構和人員開展全方位就業幫扶。
組織開展專項招聘服務季。分析摸底教培人員基本情況,集中篩選待遇高、福利好、針對性強的優質就業崗位,目前朝陽區已儲備崗位7500余個,方向涵蓋教學輔助類、技術支持類、運營職能類、市場銷售類等,有針對性的做好崗位儲備工作。
從8月份開始,還將組織開展持續3個月到半年的教培行業人才專項招聘活動,目前已分別與中智公司、東方慧博等知名人力資源機構組織了教培行業專場招聘會、專場直播帶崗活動3場,累計提供用人單位257家,提供崗位1400余個。
設立就業服務綠色通道。在朝陽區仲裁大廳,前來立案仲裁的人員都會接到主動的就業服務:“您現在是否已經找到新的工作了,需要我們為您推薦一些合適的就業崗位嗎?”這是朝陽區建立起的勞動維權和就業服務聯動機制,在區仲裁院大廳由就業服務專員現場提供就業政策咨詢、求職登記信息採集等公共就業服務,並實行動態式清單管理,對有再就業意願人員,全部提供職業指導和不少於3個崗位的匹配推薦等精細化服務,幫助其再就業。目前已經提供就業服務千余次。
送政策強技能 促進校外教培人員多渠道就業創業
除了做好就業服務外,朝陽區還整合市區兩級就業政策,為教培行業人員提供“政策服務包”,幫助其提升技能、調整心態,提振轉崗信心,做好下一步職業規劃。
支持轉崗就業。教培行業人員受教育程度較高、專業性較強,他們可以轉型成為運營服務、市場銷售、人力資源等領域的人才,因此積極鼓勵各類用人單位招用教培機構轉崗人員,對招用符合市級用人單位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政策的人員,朝陽區按照每人5000元標准疊加對用人單位給予區級就業補貼。
支持自主創業創新。鼓勵校外教培機構人員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自主創業完成職業轉型,在新賽道煥發活力。對於創辦符合朝陽區區域經濟產業發展特點的自主創業人員,符合條件的可按規定享受朝陽區創業項目補貼和房屋租金補貼。
支持職業技能提升。鼓勵校外教培人員積極參與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自身轉崗能力。對於在經認定的本區定點培訓機構內進行培訓后實現單位就業的,符合條件的可享受1000元就業補貼﹔實現創業的可享受5000元成功創業補貼。
促轉型謀發展 推動校外教培機構平穩過渡
“雙減”新政落地后,朝陽區切實用好“幫、穩、扶”三大抓手,積極引導教培機構平穩實現改革轉型,最大程度穩定就業。
“幫”,做好轉型幫扶引導。結合轄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機構自身優勢,朝陽區主動送政策、送服務,對接校外教培機構的轉型發展需求,引導其從學科教育向職業教育轉型和規范發展,為其提供業務指南和指導,鼓勵符合條件的機構設立營利性民辦職業技能培訓機構。
“穩”,三項機制推動平穩過渡。朝陽區通過重點企業預警機制、聯合約談機制、分類處置機制,做到一企一策、分類幫扶、平穩推動。通過大數據信息監測到有減員風險的白名單機構,主動服務,推送市級“失業保險返還”、“以訓興業”以及朝陽區各項支持政策,支持企業平穩過渡﹔對於確需裁員的企業,聯合約談,要求機構按法律規定程序執行,保障員工合法權益,同時確保點對點就業援助落地落實。
“扶”,加大機構扶持力度。充分利用技能培訓系列政策在轉型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幫扶教培機構轉型,對於成功轉型為民辦職業技能培訓機構,並具有一定規模和培訓能力的機構給予支持政策。對年度培訓人數達到3000人以上的,最高給予10萬元培訓補貼﹔在北京市分級評估中取得A類等級的,給予一次性10萬元培訓補貼。
朝陽區通過這一系列措施,實現了“防風險、保穩定、促轉型”,提高就業服務的前瞻性和精准度,有力推動了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人才的就業服務保障工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