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御史樓搶險考古發現屋頂脊獸

本報訊(記者 於麗爽)萌萌的屋頂脊獸,帶字的青花瓷碗底,銅錢形狀的下水箅子……本市2021年度10個長城搶險加固項目之一——懷柔180號敵台(又名御史樓)搶險加固項目近日開工,在近期開展的現場考古清理中陸續清理出多個古建構件等散落文物。
“二層原來是一個鋪房,有三間,現在已經塌了,東邊山牆還在,西邊山牆隻剩半截。”現場施工人員告訴記者,在清理二層鋪房地面覆土時,發現了脊獸、青花瓷碗底等。脊獸有兩個,大眼睛,造型很可愛。經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長城研究專家尚珩初步鑒定,較大的一個應是垂獸,即古建筑上垂脊上的獸件,獸頭形狀,位於蹲獸之后屋脊相交位置,作用是防止垂脊上的瓦件下滑。在清理二層南側垛牆下的出水口時,覆土和雜草被鏟走,露出了外圓內方的石作銅錢形狀的下水箅子,設計之精巧令工人們贊嘆。
這些散落的文物能被相對完整地清理出來,得益於近年來懷柔區在長城搶險加固、修繕項目中秉承的“考古先行”理念。“從箭扣長城二期修繕項目開始,施工前增加了考古清理環節,用考古標准對長城本體及兩側進行清理。將長城考古工作納入今后保護工程,也是新時期下長城保護和文化遺產保護理念的重要轉變。”懷柔區文物所所長張彤介紹,此前就曾清理出石碑、石雷等文物。
據介紹,180號敵台位於渤海鎮庄戶村南側海拔774米的山脊上,是庄戶段海拔最高的敵台。敵台上曾發現一座石碑,刻有多位御史的名字,因此得名“御史樓”。御史樓是空心敵台中體量較大的一座,基座東西向長12.97米,南北向寬12.62米,建筑面積293.06平方米。二層有鋪房,鋪房正門對面垛牆正中設有影壁一座,鋪房左右兩側還有對稱的登城口,登城口上面還罩有硬山房屋各一間。
御史樓選址在山體走勢中的平緩段,地基穩定,因此整體保存相對完好。御史樓施工工藝較為精細,基座條石大小相近,且均做過剁斧處理,每一塊石頭上都有鑿出的條紋。上部牆體及基座上部裝飾有菱角檐等構件,券窗、箭口菱角檐的設置具有序列性,有一種秩序之美﹔而券門、券窗的弧度,垛口牆起伏,望孔、射孔的磚飾等,都獨具匠心,能讓人感覺到厚重的歷史感,領略到古老長城的藝術價值。
據了解,此次搶險加固工程將採取必要的補強加固等措施,排除敵台牆體繼續坍塌的安全隱患,使現存牆體達到結構穩定防止其發生進一步不可逆性損傷。對影響敵台兩側邊牆結構安全的部位也將進行加固、穩定,恢復其展示、通行功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