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十六區動態

"回天有我"畫出基層治理"最大同心圓" 九成回天居民點贊家門口變化

2021年07月29日08:29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回天有我”畫出基層治理“最大同心圓”

  圖為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裡正在進行親子活動。 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

  本報記者 曹政

  街道的一把“哨子”,可以“吹”來市區超100個部門上門服務﹔社區的一聲召喚,能讓開發商、物業公司加入進來解決居民老大難﹔百姓的一句留言,引來政府部門接訴即辦、未訴先辦。

  從“一旁看”到“一起干”,帶來了回天百姓超9成點贊家門口的提升變化,畫出了基層治理的“最大同心圓”。“回天行動計劃直接催生了‘回天有我’,‘回天有我’又賦予回天行動計劃更深刻的內涵。”市發改委副主任李素芳說,回天三年行動計劃扎實落地,讓長期困擾回天地區發展的“規劃失衡、管理失范、社會失治”問題得到有效治理,區域發展活力和動力不斷增強。

  部門沉下來

  百個市區部門奔赴回天服務

  垃圾無人運、電梯沒人修、物業撂挑子、業委會半癱瘓……這是幾年前霍營街道華龍苑北裡社區給居民留下的印象。如今,小區迎來新物業,硬件設施提升,違建拆除。

  多年的老大難得以破解,得益於一套“五方共建”的機制。“想解決問題,社區黨支部、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和轄區單位都得動起來,一起使勁兒!”社區黨支部動員五方共同發力,光物業公司更換這一件事上,聚在一起就開了10多次協調會,規避物業更換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最終實現新老物業平穩過渡。

  回龍觀、天通苑兩大社區的常住人口加起來超過80萬,面對密集的居民訴求,市、區各部門多方探索共建共治的路子。

  東小口鎮九台社區將開發商納入社區治理體系,及時解決了小區道路破損等問題,還將物業公司內部食堂開放為便民食堂﹔天北街道推動清華長庚醫院成立“社區之家”,協調醫院內健身房、會議室、多功能廳等場地部分時段免費向轄區居民開放……目前,回天地區133個社區(村)全部搭建了“黨建引領、多方共建”平台。

  另一端,35家市級單位、73個區級部門累計開展“主動報到”和“有需必到” 4000余次。“本市凝聚各方服務資源力量下沉到回天地區一線,初步形成了‘回天有我’基層治理創新的特色做法。”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回天有我”的“我”是“大我”,目的就是要畫好城市治理人人有責、全民參與的“最大同心圓”,促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大眾熱忱之手同向發力。

  基層強起來

  投訴解決滿意率平均96%

  雖然投訴已經解決了兩個多月,但天通苑居民孫女士提起解決過程依然很感動。她的印象中,天通苑南街道有位辦事特利索又貼心的小伙子,知道家裡有嬰兒,打電話溝通前會先發一條短信問“這時方不方便接電話”﹔帶孩子去看病,他會提前來問需不需要自己開車接送。

  小伙子叫潘東。以他命名的“潘東工作法”正向回天等地區推廣。面對投訴,他總結了很多“妙招”。“如果我是投訴人,我肯定不想聽到這事解決起來有多難,而是更關心解決的效果。”他把自己的工作理念概括為站群眾位置、講群眾語言、解群眾難題。

  “除了12345市民熱線,回天地區還有兩大社區網,專門接辦本地居民的各種訴求,定期收集、同步派單、分析研判、跟蹤落實,成為回天民意直通車。”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已經累計梳理2600余條網民意見,並健全優化網絡輿情訴求辦理機制,接收12345訴求10萬余件,積極回應居民期待。

  回天街頭也出現了更多的“潘東”。“社區書記就是12345。”史各庄街道領秀慧谷社區書記郭榮華主動公布聯系電話,操辦居民反映的問題﹔東小口鎮入戶發送了5000余張“有事請找我”服務群眾聯系卡,發動黨員干部主動亮身份、送服務、解民憂,直接點對點聯系2071戶居民。

  回天地區正通過推廣有事請找我、“潘東工作法”等基層經驗做法,強化主動治理、舉一反三,2021年市民訴求解決率和滿意率平均達到96%以上。

  居民動起來

  第三方力量融入社區治理

  “來這裡沒幾天,碰到的書畫愛好者更多了,現在微信群已經建倆了。”過去,天通苑北一區書畫班隻能擠在社區活動室裡﹔如今,天通苑藝術中心幾百平方米的展廳成了居民新的聚集地,出自居民之手的80多幅國畫在此展出,“吸粉”無數。

  樓下,20多位小朋友圍坐著,中間的老師舉著故事書聲情並茂地講著,坐在后面的家長滿臉笑容。每個星期,這裡都會組織兩三場親子活動,周邊居民如果感興趣在微信群裡報名就能參加。

  天通苑文化中心的另一重身份是昌平區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天通苑分中心。“文化中心其實也是社會治理的載體,大家在這裡搞活動,更能增強居民的凝聚力,從而在垃圾分類等治理上發揮作用。”文化中心負責人說。

  過去三年,回天地區有在市區兩級民政部門登記的社會組織211家,社區社會組織1621家,社會組織數量實現翻兩番。“這些社會組織在社區教育、文體服務、養老助殘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涌現出夏虹公益、雅頌經典、全池博愛等一批有影響力的社會組織和品牌項目。”昌平區相關負責人舉例,“唱好一點”提供大眾歌唱普及與文化養老服務,活動覆蓋回天地區90余個社區、服務居民10萬余人次。數據顯示,三年來,回天居民參與社會治理意願從40.6%提升到87.3%,群眾的家園意識得到顯著增強。

  不久前,相關部門也聯合昌平區制定了《深化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基層社會治理行動計劃(2021-2025年)》,將持續推進街道養老照料中心和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建設,打造養老創新示范區﹔推行“綜合窗口”“全能社工”模式,探索社區減負的路子和方法,讓社區有更多的時間服務居民﹔深化提升39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和“社區之家”,更好地滿足居民日常服務需求。

(責編:孟竹、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