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澱區西三旗街道牽頭探索跨域社會治理新路徑

人民網北京7月24日電 為切實解決區域交界地區基層社會治理過程中的“短板”,探索跨域社會治理新路徑,7月24日,由海澱區西三旗街道牽頭,昌平區回龍觀街道、霍營街道、東小口鎮以及朝陽區奧運村街道齊參與的“三區五街鎮”跨域社會治理合作啟動儀式舉行,開啟跨域社會治理合作新局面。
據了解,三區跨域治理合作是以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為目標,著眼於社會管理、經濟發展、公共服務領域的“共建協作、共解問題、共享資源、共商發展”,主要涵蓋“黨建引領,三級聯動﹔社會治理,聯合共治﹔區域發展,合作共贏﹔公共服務,共建共享﹔重大事項,共商協作”等內容,以“2+1+1+3”(即2個框架協議、1個實施辦法、1個工作方案+3個工作機制)為制度保障,將頂層設計與基層治理有機結合。啟動儀式上,西三旗街道分別與奧運村街道、東小口鎮、回龍觀街道、霍營街道簽訂《市域社會治理合作協議書》﹔西三旗街道知本時代、建材東裡社區分別與昌平區瑞旗家園、森林大第社區簽訂《市域社會治理協議書》。
今年以來,西三旗街道牽頭交界四街鎮在跨域社會治理合作方面進行了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西三旗街道黨工委書記王世鬆介紹,為進一步將三區協同跨域治理工作向縱深推進,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模式,經過多次調研座談、溝通交流、會商研討,制定了《跨域社會治理合作協議》,並配套制定《跨域合作實施辦法》《黨建引領跨域合作工作方案》《聯合執法工作機制》《資源共享機制》《智慧治理機制》,為跨域協同治理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同時,聯合執法模式日趨完善,由“單打”變“共治”。王世鬆介紹,在互訪交流、搭建街道層面、職能部門之間、基層社區之間交流平台,各方暢通溝通渠道,建立工作聯系,不斷豐富 “四個平台(組織、會診、指揮、評價四個平台)”、“五大執法措施(延時、錯時、跨區域、迂回式、地毯式)”的聯合執法內涵,切實解決了困擾基層社會治理的難題。
跨域社會治理合作讓“爛邊”變“靚邊”,交界區域面貌煥然一新。西三旗北路作為海澱區與昌平區的交界道路,多年來一直存在道路路面破損、基礎設施缺失、路側牆體污損的現象,周邊游商聚集、交通秩序混亂。同時,市郊鐵路S2線黃土店站南側道路的環境臟亂,也是周邊社區居民投訴的熱點問題。西三旗街道聯手回龍觀、霍營兩個兄弟街道,打破區域行政管理的壁壘,修道路、刷圍牆、上設施、建車場、整秩序、管游商,牆變美了,路也通了,綜合環境美化贏得了居民的肯定。
此外,在道路交通秩序治理方面也初見成效。位於建材城東路的富力桃園小區,建成於2007年,周邊環形路機動車亂停亂放,交通秩序混亂,一直是影響居民出行的難點問題,居民要求整治的反響強烈。2020年11月,在西三旗街道大力協調下,這條道路的執法權移交至海澱交通支隊清河大隊。從這天起,西三旗街道開始攜手東小口鎮,廣泛調研,科學制定整治方案,因地制宜推進道路改造建設,實現了道路出行通暢、道路標識清晰、居民停車規范。同時,在潤生園小區南側建立臨時停車場,在五星啤酒廠建設共享停車場,可有效解決周邊10幾個社區居民的停車難問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