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氍毹流光——北京舞美百年”展亮相中國國際展覽中心

人民網北京7月24日電 7月23日下午,由北京戲劇家協會主辦,北京劇協舞台美術專業委員會承辦的《氍毹流光——北京舞美百年》展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靜安庄展館舉行了開幕儀式,作為第四屆中國舞台美術展重要展區之一,本次展覽溯源百年來北京地區舞台美術的演變歷程,展現了北京舞台美術的繁榮發展景象禮。
北京人藝效果組組長鄭晨現場進行叫賣表演,還原《茶館》開幕聲效。
舞台藝術被稱為“舞台上無聲的演員”,本次《氍毹流光——北京舞美百年》展覽是一次綜合性、立體式、全方位的展出,分為四大部分,展出圖片700余張,部分模型、紙盔道具、戲服及舞美道具制作的視頻等,凝練出北京舞台美術的美學精髓。
第一部分“承上啟下”,展現“五四運動”至新中國成立前北京舞台美術圖景,以京劇為代表的舞台美術在人物化妝和景物造型方面有了創新,話劇在北京的出現和國立藝術專門學校戲劇系的恢復使得舞台美術成為戲劇有機體的一部分,也催生了舞台美術專業人才的發展。
第二部分“繼往開來”,聚焦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期間的豐碩成果,北京人藝等各大專業院團的相繼成立,舞台美術從業人員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藝術素質、門類齊全的專業工作者隊伍,話劇舞台美術取得豐碩成果,創作了一批具有時代特色、現實主義風格的作品,並在寫實主義與民族傳統審美的融合上也做出了探索。
第三部分“推陳出新”,集中展出了改革開放至21世紀初北京舞台美術的多元化姿態。戲劇觀念的解放、藝術視野的開闊、創作主觀意識的強化,現實主義手法被打破,強化寫意、變形的舞台從嶄露到普及,北京舞台美術的園地上呈現了百花爭妍的勢態。
第四部分“多元融合”,雖僅展示近十年的舞台美術面貌,但樣式卻千姿百態。話劇與戲曲舞美創作融合交匯,科技迅猛發展為舞台視聽藝術提供了物質條件,舞台機械和多媒體設計在舞台上逐漸成為創作主流,“大舞美”觀念得以廣泛認同,舞美創作正在邁向更廣闊的的發展空間。
北京戲劇家協會舞台美術專業委員會主任郭斌說:“本展覽以厚今薄古和大寫意為原則,梳理了北京地區百年來戲劇舞台美術的歷史變遷,突出了不同時代的舞台美術藝術所呈現出來的特點。”中國舞台美術學會會長、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曹林表示:“這個展覽不僅展現了北京舞台美術的歷史,也包含了對舞美未來發展的展望和期許。”北京市文聯二級巡視員蘇社欽則表示:“北京的舞美藝術的發展應該在全國是有代表性的,這也說明了北京地位的重要。回顧過去的舞美創作,不僅能厘清舞台藝術發展的大體脈絡,也能從中探尋中國文化藝術發展的規律。”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到7月26日。展覽結束后,北京戲劇家協會舞台美術專業委員會將出版一本以展覽為主要內容的畫冊,將首都百年舞台美術成果永久保存下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