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上毛主席按動電鈕升起的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供圖/國家大劇院
本報記者 王廣燕
新中國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方志敏《可愛的中國》《清貧》手稿……昨天,“不忘來時路 永遠跟黨走——講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主題展在國家大劇院東展覽廳拉開帷幕。伴隨著著名音樂人張翼、王紫一曲動人的《初心向黨永不忘》,一次通過革命文物回望黨史、洗禮精神、守望初心的旅程在這裡啟航。
本次展覽分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掀起土地革命的風暴”“全民族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國性勝利”四個部分,以21組革命文物及其所蘊含的故事為重點,形成前后呼應、有機互動的文物線、故事線和黨史線,讓文物“說話”,講出革命先輩們的英勇事跡,以及他們堅定不移的至高理想與信念。
展覽以“第一個《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的誕生”作為故事開篇,為觀眾講述陳望道“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由陳掖賢(趙一曼之子)抄寫的趙一曼遺言,讓許多觀眾駐足良久。在遺言中,趙一曼寫道:“母親對於你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由夏明翰烈士寫給親人的三封家書,也彰顯了革命英雄無畏生死、堅持信仰的偉大精神。展覽亦展出了李大釗獄中親筆自述的復制件,在自述中,他回顧了自己一生宣傳馬克思主義、拯救民族危亡的革命經歷,抒發了一個革命者高尚的情懷。這既是一篇光輝的革命文獻,又是李大釗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的歷史見証。
一件件實物,將觀眾帶往崢嶸的革命歲月。在展覽中,觀眾可以通過毛澤東用過的一盞油燈,回望“八角樓的燈光”的故事﹔以方志敏著《可愛的中國》《清貧》手稿,感受方志敏對自己所選擇的道路以及中國命運的信心。展覽還展出了鄧穎超等老紅軍送給徐解秀家人的一條被子,狼牙山五壯士的遺物以及瀘定橋鐵鎖鏈等重要文物。
在展廳的最后,兩件同為紅旗的文物格外震撼人心——其中一面懸挂在牆上的紅旗,是《紅岩》作者羅廣斌在白公館監獄中和獄友一起制作的,他們以一床紅色的繡花被面和幾張泛黃的草紙為材料,將草紙刻成五角星,憑借自己對五星紅旗的想象,將一顆大星用剩飯粒貼在被面中央,四顆小星貼在四個角落。旗幟做好后被藏在牢房鬆動的地板下面,在后來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中,300多名革命者犧牲,僅有35名革命志士脫險。而另一面展櫃中的紅旗,是在開國大典中,毛澤東主席按動電鈕升起的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從那一刻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此次展覽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國家大劇院、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聯合主辦,展覽將持續至8月2日。
相關新聞
“雲·舞·集”
致敬黨的百年華誕
本報訊(記者 高倩)新中國成立初期,北京的一所中學裡,即將畢業的少年學子們縱情高歌,懷揣建設祖國的理想奔向明天……在北京舞蹈學院附中歌舞16、18級孩子們還帶著些許青澀的演繹中,蓬勃的朝氣扑面而來,恰如作品的名字《少年強》。
6月23日,由北京市西城區第一文化館與吾舞劉岩創研室共同舉辦,北京舞蹈學院附中、青年舞團演出的2021年“雲·舞·集——舞蹈集錦雲聚會”在北京舞蹈學院舞蹈劇場上演。包括《少年強》在內,“雲·舞·集”共有12個節目,分為“壯美愛國”“至美傳統”“華美融合”“俊美成長”“和美昌盛”5個篇章。
去年疫情期間,“雲·舞·集”曾在線上與觀眾相見,把節目表演與導賞講解融為一爐。據吾舞劉岩創研室負責人、舞蹈家劉岩介紹,今年,在建黨百年之際,“雲·舞·集”選擇了《少年強》《少年聶耳》《薪火》等大量紅色題材的作品,“在傳遞紅色情懷的同時,我們希望能讓觀眾盡可能地看懂舞蹈,許多作品都有較強的故事性。”此外,著名舞蹈家戴愛蓮編導的《荷花舞》等經典舞蹈作品再度登台,展現中國舞蹈的代代傳承。
6月26日和27日,“雲·舞·集”將在央視頻等網絡平台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