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延慶賽區生態修復工作月底完成

2021年06月23日16:05  來源:北京晚報
 
原標題:花草樹木茂盛小動物都來了

  海拔2198米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出發平台周邊的高山草甸花木繁茂。本報記者 潘之望 攝

  延慶賽區生態修復工作將於本月底全面完成,接下來將進入美化、優化、精細化階段。這是記者今天從市重大項目辦獲得的消息。

  延慶賽區最高海拔2198米、建設條件艱苦,生態修復工作的難度不亞於新建場館工程。該項工作於2015年開始,歷時6年,以7條雪道和市政道路周邊的邊坡為主要修復區域,邊建設邊保護,修復面積多達214萬平方米,成為北京冬奧會建設周期最長的一項工程。

  ■探訪“巨龍”靜臥蒼翠中

  今天,記者來到延慶冬奧會賽場。隻見海陀山谷內一派生機勃勃,7條覆滿綠色的雪道從山頂傾瀉而下,與周邊林草融為一體,海拔2198米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出發平台周邊,高山草甸、花草樹木茂盛﹔國家雪車雪橇中心似巨龍靜臥在郁郁蔥蔥的海陀山腳,延慶冬奧村與山地新聞中心背靠青山,中式庭院靜謐地掩映在山林之間,點點野花點綴在綠茵如毯的山坡上。

  “延慶賽區的良好生態環境,離不開建設者們艱苦卓絕的努力。”市重大項目辦延慶場館建設處處長劉利鋒介紹,為保護海陀山這一方青山綠水,2016年,在動“第一鍬土”之前,相關林業、水土、生態專家開展了生態環境本底調查。摸清賽區內動植物的種類、數量和分布特征,以及土壤、水文等關鍵數據,並對奧運設施建設可能產生的生態環境干擾進行評估。

  ■環保 精細服務植被土壤

  一草一木都被當作有靈魂的生命看待。建設者對賽區內受到擾動的植物進行了“一對一”的人性化服務:對於生態環境好,受施工擾動小的植物進行原地保護﹔對於施工過程中無法避讓的樹木,建設者制定了詳細的“移民方案”。目前,賽區內原地保護樹木共計313棵,遷地移植喬木24272株,建成遷地保護基地近300畝,成活率約99%﹔近地移植灌草11027株,目前這些植物都由專業園林單位精心養護。

  為快速恢復延慶賽區的自然植被,建設者對施工過程中剝離的表土進行了“全手工”回收。北京北控京奧建設有限公司景觀工程師趙瑞勇說,有的地方施工機械無法上至高海拔地區,隻能人力背出進行儲存。歷時一年時間,延慶賽區共計剝離表土8.1萬立方米,這些表土現已伴隨生態修復工作全部回用,成為海陀山快速恢復原有生態的關鍵因素。

  ■環境 狍子猴子前來嬉戲

  生態修復成效已經顯現。記者了解到,延慶賽區內安裝了人工鳥巢50個,架設29台紅外相機,多次監測到大、中、小型哺乳動物和鳥類。2020年,一隻狍子誤入高山滑雪賽道中,山地運行人員小心翼翼地將其救出,並將其送回密林之中。施工人員還在延慶冬奧村附近偶遇猴子,而且小猴子連續數日到賽區覓食、嬉戲。本報記者 任珊

(責編:鮑聰穎、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