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花式改造”復蘇老街區 老隆福悄然變身文化新地標

2021年06月15日15:46  來源:北京晚報
 
原標題:第12版 大城之變

隆福大廈頂層的隆福文化中心。 本報記者 鄧偉 攝

端午節假期,隆福寺商圈迎來客流高峰。木木美術館裡,日本藝術家坂本龍一在國內的首次美術館個展正在舉辦,吸引大批藝術愛好者前來參觀﹔更讀書社裡,讀書愛好者用閱讀消磨假日時光﹔網紅咖啡廳裡,時髦的年輕人正和朋友小聚﹔夜幕降臨后,人們在露天餐位感受夏日清涼……

沉寂多年的隆福寺街區,在最新一輪改造升級中悄然復蘇,以北京文化消費新地標的標簽,吸引著大批年輕人前來打卡。未來,這個“網紅打卡地”還將進一步擴容。記者獲悉,隆福寺街區修繕更新項目二期已實現開工建設,預計明年竣工。建成后,隆福寺將再添11萬平方米商業空間,打造引領潮流社交和藝術生活的體驗空間。

一場大火受重創

蛻變打造文創園

將啤酒文化和京味兒元素實現混搭的精釀啤酒吧、灰色混凝土風格的網紅咖啡廳、能一眼望到胡同的越南菜餐館……走進隆福寺園區,新與舊的融合無處不在。無論是美術館、書店等文化業態,還是餐廳、咖啡廳等餐飲商戶,都通過獨特的設計,與老北京胡同文化緊密融合,讓到訪的消費者感受到不同於其他商圈的獨特文化氛圍。

作為老北京人記憶中不可磨滅的地標,隆福寺商圈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也經歷了多輪變遷。

隆福寺始建於明朝1452年,曾是朝廷的香火院之一,每逢廟會,人流如潮。新中國成立后,隆福寺廟會演變成東四人民市場,成為北京的核心商業區。1988年亮相的隆福大廈,是當時北京第一家擁有中央空調、引進自動扶梯的百貨商場。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隆福大廈和隆福寺街是百姓購物的首選地之一。但1993年的一場大火,讓隆福寺的商業脈絡受到重創,雖然此后經歷過多次業態調整,但仍業績不善,於2004年徹底關停。

沉寂多年的隆福寺在2012年迎來轉機。當年8月,北京國資公司與東城區政府合作,共同成立北京新隆福文化投資有限公司,推進隆福寺地區風貌保護和城市更新項目。

2019年8月,重拾文化身份的隆福寺終於蛻變歸來,一期項目正式亮相。曾經品種齊全的百貨商場退出了歷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集辦公、藝術、商業等業態為一體的文創園區。升級改造后的隆福寺街區有了全新定位:打造傳統與現代文化交相輝映、中華與世界文明協調共融的世界級文化藝術消費目的地。

新隆福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已運營的隆福寺街區修繕更新項目一期雖然隻有7萬平方米,但出租率100%,業態以文化金融辦公、文化藝術消費為主,一年產值可達60億元。“去年這裡舉辦了90場活動,吸引客流數十萬,絕大部分都是年輕人。”

【講述】

這裡新與舊的融合無處不在

“一切都變了,一切又好像沒有變。”坐在隆福大廈嶄新的辦公室裡,50多歲的老鄭時常心生感慨。“我19歲就來隆福大廈站櫃台,那時候我們賣的是鐘表、不粘鍋,什麼時髦賣什麼。”見証過隆福大廈輝煌歲月的老鄭感受到,隨著北京商圈外擴,新的購物中心接連崛起,傳統百貨商場逐漸失去優勢,隆福寺老商圈必然面臨轉型升級。如今,改造后的隆福寺園區引入了當下年輕人喜歡的元素,但不變的是,這裡依舊保留了傳統文化的印記。“你會發現,這裡隨處可以看到延續舊城色彩體系的灰色牆壁,新與舊的融合無處不在。”老鄭說。

改造后隆福廣場效果圖。新隆福公司供圖

創新“繡花式”改造

重塑老北京地標

通過“騰籠換鳥”,蛻變歸來的隆福寺商圈已躍升為北京文化消費新地標,也為老城更新逐步探索出一條可推廣、可借鑒的路徑。

隆福寺項目不僅包括商業項目等功能區,還包括四合院風貌區。其中,功能區佔地約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8萬平方米﹔四合院風貌區佔地約9.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5.5萬平方米。如此龐大的項目,採用的是“繡花式”改造模式,最大程度把控歷史風貌元素,傳承歷史記憶。

新隆福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聘請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的設計團隊統籌區域整體方案設計,推動城市空間形態以及隆福寺片區環境提升,在空間上尤其注意邊界控制,營造古都風貌景觀,同時保留隆福寺歷史軸線和不同時期的建筑風貌,讓消費者在享受現代消費場景的同時,體會到歷史文化的痕跡,形成全方位的沉浸式文化體驗。

“網紅”能否“長紅”,考驗著園區的運營能力。在選擇入園商戶時,隆福寺有著一套嚴苛的篩選機制。如今入園經營的近20家商戶,是從近500家報名商戶中層層選拔而出。

入園商戶的篩選機制,為隆福寺項目奠定了濃厚的文化藝術氣息,成功吸引大量年輕人、時尚潮人前來打卡。據介紹,全新集裝箱概念店“咖啡實驗室”“有機農場”也將在結合隆福寺本身蘊含的歷史特色進行設計后,於今年正式入駐。

讓隆福寺始終保持活力的,還有豐富的文化活動。定期舉辦“伍德吃托克”等系列文創市集,讓當代青年感受都市新潮戶外生活方式﹔引入工業電子主題的囍市、Floso等大型活動,開創電音融合商業的全新模式﹔打造非遺江湖英雄宴,讓園區變身漢服時裝秀﹔舉辦戶外露天觀影活動,點亮京城夜經濟……隆福寺園區已成為一個營造藝術生活的場域。今年下半年,隆福寺還將逐步開展大英博物館合作展覽、時裝周、國潮書市第二季等活動,持續以國際當代藝術展為支撐,結合潮流藝術展的多元活動形式,給人們不斷帶來新的藝術體驗。

【講述】

打開邊界壁壘更好融入街區

“歷史上的隆福寺東西邊界清晰而封閉,在改造前,進入隆福大廈的主要方式還是通過南入口。”參與隆福大廈改造項目的建筑師周凱說,這次改造徹底打開了建筑的邊界壁壘,使之可以更好地融入街區。例如,書社、餐廳等業態散布在隆福大廈一層的不同角落,它們在建筑內部形成了街區,又同時都連接著外部街巷,融入周邊居民區。

“園區文化類業態佔比極高,即使是餐飲商戶裡,大多數餐飲企業的創始人也都有文化、藝術領域的從業經歷。”新隆福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在提供飲食服務之外,鮮明的文化符號也是吸引消費者的主要原因之一。

隆福大廈頂層的中式傳統建筑群。 新隆福公司供圖

充滿京味兒元素的精釀啤酒吧。 本報記者 鄧偉 攝

能看到胡同的餐廳。 本報記者 鄧偉 攝

更讀書社為讀者創造了愜意的閱讀空間。本報記者 鄧偉 攝

大隆福 全面提升

聯動故宮王府井打造文化金三角

通過改造提升,隆福寺地區迎來的不只是一棟棟建筑的變化,還有整個街區的提升。在一期項目的基礎上,隆福寺街區更新項目二期已全面開工。按照規劃,二期包含隆福廣場、長虹影院、地鐵東四站織補地塊項目,建筑面積約11萬平方米。

記者了解到,隆福寺二期項目將延續文化味、科技感、時尚感。老北京人熟知的長虹影院將改造為融合科技沉浸體驗式的飛行劇院,預計2021年8月完成加固改造﹔隆福廣場側重展現中華傳統文明,設置故宮數字展館等,預計2022年底竣工﹔東四站織補地塊的建筑則將展現世界文明,引入世界級博物館,與隔壁的隆福廣場交相輝映,預計2022年底竣工。

根據規劃,隆福寺三期項目為四合院風貌區,隆福大廈東西兩側約280個四合院最快年內將迎來申請式騰退。三期項目正在與東城區政府深入研討“申請式”騰退實施方案,並組織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等機構進行四合院風貌規劃研究、歷史文化研究,未來將以博物館、設計師工作室、國學館、書吧等復合功能為主,在保留傳統風貌的同時融入現代商業文明,打造集國際交流、文化傳承和藝術展示於一體的文化新高地。

隆福寺項目還將進一步挖掘可推廣、可借鑒的運營模式,助力城市更新可持續發展。通過打造演藝空間,引入年輕人喜愛的互動表演體驗,形成以演藝文化為內核的青年潮流文化聚集地﹔同時與電競行業深度合作,在二期項目中承接大型知名電競IP的賽事舉辦和活動發布,並與鳥巢、水立方、國家速滑館、南海子體育休閑產業園等形成電競賽事聯動場地,形成電競集群效應﹔隆福寺還將發展數字消費,設置可推薦尺寸的試衣鏡、AR快閃店等,為消費者帶來“科技+商業”新體驗。

【講述】

打造成國際文化消費新地標

“地鐵織補地塊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未來建成后,6號線的兩個出入口、5號線的一個出入口都與這棟建筑一體化建設,乘客不必走出地鐵口即可直接進入地下商業空間。”相關負責人說。

借助地理位置優勢,隆福寺園區還將與周邊商圈形成聯動,進一步激發消費潛力。新隆福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隆福寺將以音樂節、戲劇節、科技創新活動為紐帶,聯動故宮、王府井打造“文化金三角”,並開展系列活動,提升區域影響力。未來的隆福寺地區,將成為受年輕人追捧的時尚化、科技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國際文化消費新地標。

隆福寺商圈變遷時間線

■隆福寺廟會是京城最早的五大廟會之一,清朝時曾是京城“諸市之冠”。

■新中國成立后,隆福寺廟會演變成東四人民市場。

■1988年,隆福大廈亮相,是當時北京第一家擁有中央空調、引進自動扶梯的商場。

■1993年的一場大火,讓隆福寺的商業脈絡受到重創,1998年修復擴建后,商場日漸冷清。

■2004年6月21日,隆福大廈徹底關門停業。

■2012年,北京國資公司與東城區委區政府聯手對隆福寺地區進行風貌保護和城市更新。

■2019年8月29日,隆福寺地區蛻變歸來,一期項目亮相。 本報記者 馬婧

(責編:鮑聰穎、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