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歷史交匯點。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奮斗歷久彌堅。回首百年,在通往民族復興偉大夢想的長路上,立起一座座雄偉界碑,在砥礪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的征程中,深鐫一個個鮮活形象。東城區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和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一代代共產黨人在這裡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薪火相傳、砥礪前行的責任與擔當。
為全方位講好東城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中共東城區委宣傳部與北京廣播電視台新聞頻道中心《這裡是北京》欄目合作推出十集大型人文紀錄片《恰是百年風華》,將於6月18日在BTV新聞頻道《這裡是北京》欄目開播。
紀錄片以百年歷程謀篇布局,共分為10集,每集20分鐘,分別為《孕育萌芽》《磨礪而出》《艱辛創業》《滾滾春潮》《世紀跨越》《揚帆起航》《文化自信》《民心所向》《綠水藍天》《闊步前行》。紀錄片通過深入挖掘東城域內的百年黨史,講述百年來發生在東城這片土地上振奮人心的紅色故事,展現了不斷奮進的東城區正匯聚萬千力量,創造跨越式的發展,譜寫紅色百年前進征程上的東城篇章。
《恰是百年風華》將於6月18日至27日每晚19:00,在BTV新聞頻道《這裡是北京》欄目播出,當日22:40重播,每天播出一集。
講好黨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紀錄片從東城區百年歷史著力挖掘紅色力量源泉,講述中國共產黨由小到大、由弱到強背后的初心使命。從百姓視角講述東城百年發展過程,反映黨和國家取得輝煌成就。從貼近民生的小切口展現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大主題,透過百年來東城區日新月異的變化,反映中國共產黨創建百年來的社會風貌和人民生活的巨大變遷。
紀錄片聚焦從20世紀初,再現在北大紅樓兼容並包的學術思想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情景,成為中國共產黨孕育人才的搖籃﹔到建黨百年來各個歷史階段,先進典型凝聚的榜樣力量﹔再到十八大以來,東城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目標指引下闊步前行,落實社會發展各項任務的首善氣象。
重溫初心使命 展現東城風採
雄偉壯麗的社會主義事業,凝結著一代代共產黨人的艱苦卓絕和付出奉獻,負載著多少先哲英烈的寄托與熱望。《恰是百年風華》以深度挖掘的紅色故事和大量紅色遺跡,構建了一張跨度百年、深刻細膩的黨史“紅色地圖”,帶領觀眾回顧百年歷程,重溫初心使命。
東城區,不僅是革命之火的策源地,更是抗日思潮的爆發點,東城區留下了很多抗日英雄的足跡。紀錄片通過親歷者和見証者的傾情講述還原歷史,展現黨史背后真摯的力量。居住在東城區的97歲老人方亭,1948年作為中共地下黨員,受命來到北平,開始了地下電台譯電員的秘密工作,通過老人的講述,“永不消失的電波”進行“暗戰”的場景被真切地還原,正是這些黨員的大無畏精神,推動了革命的勝利。另一位曾在東城區工作過的90歲老人王永久,是1950年天安門城樓第一枚國徽的制作參與者,當年他和同事們憑借精湛的手藝,將第一枚國徽雕刻完成,在他的回憶中,巨大的國徽要“破門而出”,伙計們肩扛送到天安門城樓下。直到2013年,王永久老人才將這個故事告訴他的子女們,一張與國徽的合照,成為他一生最為珍重的回憶。紀錄片還邀請李大釗、杜孟模等革命先輩后人,為我們講述一段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紀錄片用影像回溯百年歷程,用鏡頭致敬時代風華,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奮發前行的磅礡力量,在牢記使命中彰顯“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首善之區建設的東城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