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廳內,直徑達2.5米的超精細寫實火星模型在光影效果下如夢似幻,吸引參觀者駐足。
重0.12克的火星隕石樣本。
微縮景觀沙盤,暢想一百年后人類的火星基地。
動畫演示人類探測器登陸火星過程。
絢麗多彩的互動星空光影展區成為小朋友的樂園。
家長和小朋友一同了解天問一號、祝融號科普知識。
今年,隨著天問一號探測器抵達火星,祝融號火星車成功登陸,火星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6月11日起,一場名為《火星2035》的沉浸式科學藝術展在中華世紀壇地下一層展廳開展。直徑2.5米精細復原的火星模型、墜落地球的火星隕石、人類天文探索史舞台劇、百年后火星基地沙盤以及其他百余件文物展品,讓參觀者身臨其境,探秘火星。
火星長什麼樣?展廳中,一顆直徑達2.5米的超精細寫實火星模型最引人注目。這個名為“火星奇境”的展區打造於300平方米的水面上,當中的火星模型依據火星探測器測繪數據制作,還原了水手谷、奧林匹斯山、火星極冠等地貌,配合展區內大屏幕播放的火星影像及現場光影秀,觀眾置身其中,可以一窺火星美景。
展品中有一件0.12克重的隕石樣本,這塊樣本隻有指甲蓋大小,來自2011年夏天墜落在摩洛哥的火星隕石,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五次目擊墜落的火星隕石,總重達7公斤。在當時,這顆隕石一經墜落就被發現,尚未遭受地球環境的污染,為火星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樣品。
人類是如何探索天文、了解火星的?展覽還以實景舞台劇的方式講述人類天文探索的故事。劇情以中世紀人們觀察天體運動時,發現火星“逆行”的反常現象為起點,講述伽利略、布魯諾、開普勒等科學家不畏阻礙,探索科學真理的故事。
神秘火星一直備受科幻愛好者的青睞。火星上有人嗎?圍繞火星人的科幻作品層出不窮,展覽中還有以首部火星題材科幻作品《世界之戰》為藍本的實景密室,4米高的“三腳怪”火星人裝置、專業演員的引領,讓參觀者體驗火星人入侵地球的科幻場景。此外,展覽中還有微縮景觀沙盤,暢想一百年后人類的火星基地。
展覽中,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模型、祝融號火星車科普圖及動畫和視頻展示,為觀眾講述我國探索太空、進發火星的征程。還有百余件見証了人類工業革命、宇航時代的珍貴展品,如1750年的多郎德望遠鏡、1909年的火星底片、1965年“水手4號”探測器拍攝的首張火星照片等。
據了解,《火星2035》沉浸式科學藝術展將持續到8月31日,周二至周日均可入場參觀。 本報記者 武亦彬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