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進入快車道 備案博物館197座居全國城市之首

2021年06月12日09:44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進入快車道

大運河畔,一座舟形建筑拔地而起,名為“運河之舟”的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前不久實現主體結構封頂,城市副中心綠心森海之上,揚起“古韻風帆”。這座全新的博物館明年底將竣工驗收,2023年底具備開放條件。

大運河博物館是北京快速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的一個縮影。進入新時代,北京地區博物館實現跨越式發展,截至2020年底,本市備案博物館已達197座,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均居全國城市之首。市文物局局長陳名杰說,2020年本市提出建設“博物館之城”的戰略規劃,一年來,相應政策加速制定,相關調研頻繁開展,全國領先、國際一流的博物館集群聚落快速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進入快車道。

規劃藍圖呼之欲出

《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明確提出“打造匯聚老城文化精髓的博物館群”,去年本市提出建設“博物館之城”戰略規劃,旨在推動北京地區博物館向更高層次和更接地氣雙向發展。

一系列政策相繼落地,助力“博物館之城”建設。今年“國際博物館日”期間,國家文物局與北京市人民政府簽署了共建北京“博物館之城”戰略合作協議。而在中宣部、國家文物局等九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的《關於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中,也明確提出支持北京等有條件的地區打造“博物館之城”核心示范區、建設“博物館小鎮”,實現不同區域博物館的集群式發展。

市文物局透露,今年內,本市將編制完成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發展規劃,明確北京“博物館之城”的建設發展目標和實現路徑﹔同時還將聯合相關部門,出台北京市關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博物館的若干意見,並據此制定本市“博物館之城”建設的三年行動計劃。

博物館地圖日新月異

一幅縱橫有序、精美交織的博物館地圖正在本市鋪開——以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三座綜合類博物館為引領,從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北京市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到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香山革命紀念館,再到即將開館的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等,展現出北京這座兼具悠久歷史和革命傳統古都的歷史“縱深”﹔而從中國農業博物館、中國地質博物館、中國科學技術館,到中國航空博物館、中國電影博物館、中國現代文學館、中國美術館等,則在“橫向”上反映了北京乃至全國各行各業的發展成就。近幾年,更加多元的新建博物館不斷涌現。在去年本市新增的14家博物館中,國有博物館僅有5家,其它9家均為民辦博物館。

在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的目標引領下,本市已經形成多學科、多層次、廣布局的博物館體系,博物館類別古今結合,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並重,其中國家一級博物館達18家,居全國之首。從博物館數量、密度、布局、辦館水平、發揮公共服務效能上,本市已形成我國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博物館集群聚落。

各區打造特色博物館集群

配合本市“博物館之城”建設,各區結合區域特色,紛紛亮出各自的目標。

朝陽區主打文化特色,計劃在“十四五”末建成100家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化場館,目前已形成雙奧體育文博區、三裡屯藝術文博區、高碑店民俗文博區、崔各庄行業文博區四大文博集聚區。東城區、西城區提出,將發揮以中軸線為代表的古都歷史文化內涵,針對騰退的空置古建、老舊廠房,布局富有老城文化內涵的主題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等。亦庄經濟技術開發區則聚焦“科技范”,計劃打造一座全域開放、自建共創、高端定位的“科技館之城”。  本報記者 李祺瑤

(責編:孟竹、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