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開篇——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組織”專題展在北大二院舊址開展

毛澤東聽李大釗講演史料首次展出

2021年06月09日15:19  來源:北京晚報
 
原標題:第2版 要聞時事

  東城區沙灘后街55號院內,有一幢中西合璧、回廊結構的兩層灰色小樓。這裡記錄了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京師大學堂的往事,也見証了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組織不避艱辛、頑強探索的“偉大開篇”。6月1日,“偉大開篇——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組織”專題展覽在北大二院舊址開展,集中展出毛澤東聽李大釗講演史料、李大釗生前唯一影像資料、進步刊物《曙光》等珍貴史料。

  “偉大開篇——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組織專題展”對公眾開放。 本報記者 鄧偉 攝

  比紅樓更早的北大校址

  北京大學的前身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辦於1898年,清政府對乾隆四公主和嘉公主府的舊房產進行修整,將其作為京師大學堂的校址而使用。

  1906年,東城區沙灘后街55號院內,建成一幢灰色小樓,之后主要作為北大二院理科樓使用,建筑面積1430平方米,比建成於1918年的紅樓還要早12年,迄今已有115年歷史。

  1912年,京師大學堂正式更名為北京大學。1917年1月,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陳獨秀受蔡元培之邀出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1918年初,李大釗任北大圖書館主任。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在北大二院舉辦了一系列的活動,例如成立進步社團、召開會議、發表演講等。

  6月1日,依托北大二院舊址,“偉大開篇——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組織”專題展覽開展。一層四個展廳是主展,集中展現了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組織的孕育和創立、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組織與黨的創建等內容。一樓走廊為副展,展示建黨前后發生在北大二院的重要史實。二層主要為活動區,設置了“初心課堂”“印象百年”沉浸式影廳等。

  史料再現珍貴時刻

  展覽首次挖掘披露了1919年3月10日毛澤東在北大二院理科樓第16教室聽李大釗講演的史料。

  1919年3月10日,李大釗在北大二院理科樓第16教室參加了新聞學會會長邵飄萍所組織的演講活動,他在會上作《新舊思潮之激戰》的演講,青年毛澤東在此聆聽了這場演講。展覽中通過當時新聞報道等史料重現珍貴時刻。

  展覽還展出了李大釗留於世間的唯一影像。1924年9月,李大釗赴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期間,在莫斯科國家大劇院召開的“不許干涉中國”協會群眾大會上發表演講。“李大釗同志這段珍貴的演講視頻,從俄羅斯國家歷史檔案館復制而來,這也是他留於世間的唯一影像。”講解員說,遺憾的是,受當時條件所限,演講視頻沒有同期聲,根據史料記載,李大釗在演講中說,“隻有無產階級才能充當革命的領導者!”“願你們積蓄力量援助中國的無產階級和農民!世界無產階級革命萬歲!共產國際萬歲!”

  首次展出《曙光》等進步刊物

  參觀者還能在展覽中細讀《曙光》《北京女高師半月刊》《建設》《新中國》等多部五四運動前后宣傳進步青年與馬克思主義的刊物。

  1921年3月,李大釗曾在《曙光》發表了《團體的訓練與革新的事業》一文,這是在黨的創始人中最早公開呼吁建立全國性的統一的共產黨組織的主張。

  《建設》雜志於1919年8月創刊於上海,是中華革命黨(同年10月改為中國國民黨)的理論刊物,雜志重視研究馬克思學說和社會主義,其編輯朱執信、廖仲愷、戴季陶、胡漢民在辛亥革命以前就開始探索社會主義。《新中國》雜志,創刊於1919年初,1920年停刊,由當時知名學者如胡適、邵飄萍、高一涵、張君勱參與主辦。刊物刊載的內容大都與國家和民族未來命運相關,體現了歷史轉型時期中國知識分子對中國未來出路的思考。本報記者 李瑤

  參觀指南

  展覽時間:每周二至周日9時至17時(周一閉館),免費對外開放。

  預約方式:可通過“黨史e起學”小程序預約,展覽採取分時段預約方式,單日觀展人數500人以內,固定時段提供免費講解服務。

(責編:孟竹、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