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住在大興區北臧村鎮六合庄村的楊建昆出了家門,今年43歲的他想去找找有沒有司機的活,可他沒去鎮裡的人才服務中心,而是直奔村委會。“現在村裡有了政務服務站,辦20多項業務都不用跑遠道兒啦,兩分鐘就能走到。”楊建昆邊說邊加快腳步。
政務服務站就建在村委會北房,面積20多平方米,屋內干干淨淨,電腦、打印機、掃描儀擺放整齊,牆上貼著辦事事項,民政、社保、人力……足足29項。
村裡怎麼會有政務服務站?北臧村鎮相關負責人說,這是區裡局處級干部駐村(社區)制度為六合庄村村民們辦的實事。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大興區安排區四套班子成員、區直單位和國有企業局處級干部到145個村(社區)駐村入戶,深入基層聯系服務群眾,從體制機制上探索解決“最后一公裡”甚至“最后一毫米”的問題。
在六合庄村駐村的干部,駐村第一天,就和村兩委、黨員代表、村民代表進行了座談、走訪。六合庄村位於北臧村鎮西北部,村民1000多人。過去,大家到位於鎮中心的政務服務大廳辦事,多有不便,坐公交車要倒車,騎車要40多分鐘,自駕車雖然方便,但不是家家戶戶都有條件。了解到村民遇到的困難,駐村干部馬上聯系區、鎮兩級政務服務部門。綜合駐村干部的意見建議,大興區決定擴大政務服務下沉范圍,在六合庄等村開設標准化政務服務站。大興區政務服務局還選派了專業人士,給村干部們進行業務培訓,使各項政策及業務辦理流程與鎮級政務服務中心保持一致。
“服務站的代辦員,都是村干部。”楊建昆找位子坐下。村干部張淑俊詢問起他的基本情況、就業需求等等,一邊問,一邊熟練地將各種信息通過手機傳送給鎮裡。不到10分鐘,楊建昆的事兒就辦完了,“要是跑鎮裡,10分鐘還沒到地兒呢。”楊建昆笑著出門,“一周之內就有反饋信息,可真方便。”服務站還為腿腳不方便的村民,提供上門幫辦、代辦服務。
駐村干部的“妙招”,以及六合庄村政務服務站的好經驗,還將在全區推廣。今年,大興區將在全區20個鎮街新建100個標准化村居政務服務站,集成信息化技術,實現高頻民生事項跨地域可辦、不見面審批、多點位服務。
政務服務站開進村,只是駐村干部辦的實事之一。大興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145名局處級干部共征集村民、居民意見建議199條,其中116條現場解決,例如區人保局駐村干部為困難群眾和應屆畢業生送去就業指導﹔區交通局駐村干部協調縮短公交車發車時間方便大家出行﹔區文旅局駐村干部為村裡的文藝團隊請來了專業指導老師﹔區委網信辦駐村干部邀請抖音平台的工作人員給果蔬種植大戶培訓短視頻直播拍攝……其他意見建議正在逐步辦結。
依據大興區干部駐村(社區)入戶工作機制要求,區四套班子成員、區直單位和國有企業局處級干部每月至少安排1天時間入戶走訪,做好走訪記錄。工作形式上,可以直接入戶,也可以採取召開座談會、參加黨員群眾活動等方式了解情況,研究問題。駐村形成的好經驗將進行分享和推廣。
本報記者 陳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