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無理財課”背后的亂象:誘導消費無序發展 野蠻經營無人監管

2021年05月19日16:46  來源:北京晚報
 
原標題:“三無理財課”背后的亂象

  “1元學理財,被騙近萬元”“師資成疑問,投訴種類多”“學員欲投訴,卻人去樓空”……今年以來,國內財商教育行業亂象引發關注,消費者上當受騙的案例頻頻被曝光。

  記者調查發現,售價9.9元、12元不等的“理財課”運作模式與早年售賣炒股軟件的套路極其類似,大多通過低價吸引學員后誘導其購買高價課程產品。最讓人擔心的是,這些機構還可能誘導學員后續投資股票、保險甚至境外的非法資金盤。

  現象

  網絡理財課廣告刷屏

  “每天打開手機,我的被動收入比我的日薪還要高,月薪3000也有自己的理財方法,隻需12元”“普通人隻會想著把錢存進銀行,而富人卻想著讓口袋裡的錢工作,學習理財就是你逆風翻盤的機會,9.9元報名”……打開手機,你有沒有刷到過這樣的理財課程廣告?

  記者注意到,盡管今年以來,媒體不斷曝光國內財商教育行業亂象,但各培訓機構不但沒有收斂,反而加大了在各大網絡平台的投放力度。財務自由,這契合了疫情影響下部分人群對財富增長的渴望,培訓機構則通過這些視頻廣告不斷販賣焦慮。以微淼商學院為例,平台公然打出“讓1億人財商及格,讓財務自由不再難”的平台使命,對外宣稱“不到4個月打造了抖音理財類話題第一大號,為4000多萬人普及了理財知識”。微淼商學院表示,截至2020年末,其抖音平台粉絲總量已超過420萬,視頻累計播放量5.5億次。

  鏈條短、模式輕、增長快,財商教育的模式讓數以千計的企業涌了進來。天眼查數據顯示,近三年理財教育類公司的注冊量超過4000家,相比前三年翻了一倍之多。據悉,微淼商學院估值已超過百億元,單月收入超過2億。快財商學院去年也剛完成了一筆數千萬美金的D輪融資,累計融資額超過1億美元。

  套路

  誘導學員網貸分期買課

  購買課程后,記者潛入到微淼商學院的課程群中,發現授課形式主要是通過班級微信群,以文字+視頻的方式呈現。所謂入門課,更多是早中晚向消費者灌輸大量“心靈雞湯”,刺激消費者通過理財賺大錢的欲望。比如“跑不贏通脹,10萬塊存銀行1年后買東西還虧1000多,不如把錢變成知識,花錢投資自己。”

  上了6天的課程后,群內的班主任會不斷強調理財課程不足以讓學員們實現財富自由,“想要實現財富自由,要繼續學進階課程,價格是6998元”。為了刺激學員消費,老師還會不斷談到家庭資產負債的問題,將負債分成好的和壞的兩大類。“隻有投資自己頭腦的負債才是好的!其余一切負債都是壞負債!”一名微淼商學院的老師在群裡向學員表示。

  這一切都是在為誘導學員分期付款做鋪墊。“進階課程價格太貴了。”一位學員在群裡表示。一名微淼老師則勸說可以用花唄、借唄、信用卡、京東白條等分期付款。“分期12月每月隻需600多元,隻要認真跟著老師學,幾個月就可以賺回學費。”

  “購買進階課的客戶基本都是刷信用卡或者花唄為主,佔到至少90%以上。”從微淼離職的員工牛先生透露,基本一個200人的群運營得好的話,大約能有20多人付款,轉化率10%左右,老師們月收入就能維持在3萬至5萬元之間。“報名的學員大多是全職寶媽、年輕人還有小部分老人,都屬於弱勢群體,這樣搞,我確實良心有點過意不去。”

  貓膩

  微信群藏了幾十個托兒

  “除了用話術不斷刺激客戶沖動交錢外,老師還必須打電話過去逼單,承諾什麼好處隨便說,關鍵是趕緊讓人下單。”牛先生表示,通常在理財課微信群裡售賣進階課程的第一天沒幾個學員交錢,除了話術刺激外,需要氣氛組不停發交錢截圖。

  牛先生口裡的行話“氣氛組”,也就是老話說的“托兒”。“每個群裡都有安排氣氛組,一是維護老師的權威,二是引導誘惑其他學員購買新的課程,開通港股等証券賬戶,簡單來講就是‘聽老師話,能掙錢’。”牛先生表示,這樣營造出來的氣氛就是:“人家都買了課程,就你沒有買,人家都報名開戶去炒港股,你沒有去。”

  記者仔細瀏覽微信群聊天記錄發現,確實有近十個“學員”在課程中相當活躍,還有一些學員在7天課程結束后晒出了付款記錄。但令人啞然失笑的是,記者回溯其中三四名學員的信息時發現,其備注名已經改成了“微淼××老師”,朋友圈也均是微淼的宣傳信息。此外,記者注意到微信群裡晒出的數張付款截圖十分模糊,當記者公開質疑時間對不上時,卻被群裡的人警告“瞎帶節奏”、“再說踢你出群”。

  “好家伙,原來我上的不僅僅是一堂財商課,更是一堂多口相聲,不但節奏感掌握得好,台詞也不會亂。”學員劉女士在微博上憤怒地吐槽,並晒出不同的學員在兩個群裡說出的一模一樣的感言:“我媳婦兒根本就不認同理財,等我學完后有收益時再告訴她”、“老師您好,像我這樣年紀偏大,學歷不高的人該怎樣有效學習呢?給點建議”等。這種利用微信群托兒忽悠投資者的做法,在金融詐騙案件中也屢見不鮮。

  黑幕

  推薦指定証券公司開戶

  “不賣保險,不賣理財產品,隻做純粹的理財教育。”記者注意到,微淼商學院不止一次公開強調。事實真的如此嗎?記者調查發現,華泰証券早已被曝光與長投學堂、微淼商學院等財商教育平台有商業合作,在課程中進行軟性植入。不少學員也反映,課后老師會給群裡的學員發華泰証券的“推薦碼”,大部分第一次開戶的同學都是用老師給的“推薦碼”在華泰証券開戶的。

  線上財商知識教育平台習財社創始人楚門在接受公開採訪中也曾透露這一行業秘密。“習財社先通過內容引流,將用戶導入9元課程的入門課﹔完成脫白教育后,習財社會引導用戶直接進入單價在2000元左右的實操課環節。”楚門表示,在實操課之后,習財社可以在用戶實操環節上抽取部分佣金,如股票開戶、交易佣金。

  多名網友還曝光了微淼商學院向高淨值學員軟性薦股,如推薦濟川藥業,並晒出了微淼老師和學員對話記錄——“隻要微淼學員都砸這隻股,還真有可能砸停”……在雪球、東方財富等平台,關於微淼和濟川藥業的討論比比皆是。“這些財商教育平台以教育名義薦股薦基,與個別股市庄家合謀割散戶。”劉女士表示。

  呼吁

  “財商教育”野蠻生長亟待監管

  “財商教育快速興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隨著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公眾投資理財意識快速覺醒,尤其是年輕人更希望通過投資理財來獲得工資之外的收入,“財商教育”作為理財知識學習和培訓領域的“知識付費”模式,快速興起也就不足為奇。

  “不過,在快速增長的過程中,財商教育一些問題逐漸暴露,部分從業機構野蠻經營,無序發展,市場秩序較為混亂。”董希淼認為,究其實質,“財商教育”領域的問題主要體現為“三無”,即無門檻、無資質、無監管。特別是“財商教育”公司既不受教育行政部門監管,也不受金融監管部門約束,在很大程度上處於“野生”狀態。

  董希淼表示,應盡快完善和加強對“財商教育”領域的監管,解決上述“三無”問題。

  董希淼建議,相關部門應研究出台規范“財商教育”亂象的管理制度,對“理財教育”“財商教育”等機構注冊實行前置備案或者審核,對從事理財培訓的從業人員提出明確的金融從業資質要求。對以“財商教育”為名進行坑蒙拐騙的機構,司法部門要加大打擊處置力度。各類媒體平台、短視頻網站等,對“財商”“理財”“薦股”等相關課程要嚴格審核,杜絕無序推介。 本報記者 袁璐

(責編:鮑聰穎、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