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糧倉”初露芳容

2021年05月01日08:52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城市副中心“文化糧倉”初露芳容

  昨天,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成,被稱為“文化糧倉”的城市副中心劇院實現混凝土結構全面封頂。本報記者潘之望攝

  本報記者 趙瑩瑩

  昨天,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成,被稱為“文化糧倉”的城市副中心劇院工程實現混凝土結構全面封頂,將轉向鋼結構施工。“五一”假期,北京各大重點工程的建設者仍堅守在崗,投身工程建設。

  城市副中心劇院又名“文化糧倉”,設計理念源於通州古糧倉和運送物資的船舶。建筑外立面,選取帆船為設計元素,形成動感活力的屋頂輪廓線﹔建筑內部,音樂廳、歌劇院和戲劇院如同三座“文化容器”,讓藝術在此生根。觀眾也可在建筑內部遠眺窗外北運河的美麗景致,感受建筑與環境融為一體。

  “劇院是城市綠心三大建筑中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北京建工城市副中心劇院項目總工付雅娣說,工程建設融入了數字建造的理念,不僅對觀眾視線、安全疏散、聲場效果等性能進行了模擬分析,還對施工各階段開展了可視化模擬,搭建起一座數字劇院。

  “假期先安排工人開始外框超高細柱的吊裝。”付雅娣介紹,混凝土結構全面封頂后,劇院將進入鋼結構施工階段,“文化糧倉”造型中最有特色的單脊雙曲鋼網殼,要在61天時間裡完成。

  當許多人盡享“五一”假期,本市重點工程的建設者仍然堅守在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第一線。

  在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工程現場,由外幕牆體系構成的特有“群鳥”造型已基本成型,近3000名建設者正開足馬力,全力推進幕牆、機電設備的安裝,以及室內外裝飾裝修,力爭在5月底實現建筑封頂封圍。作為北京中軸線上一座盡顯大國風范的“城市會客廳”,建筑規模約77萬平方米的國家會議中心二期,今年將作為北京冬奧會主新聞中心和國際廣播中心投用。

  懷柔科學城內,國內唯一、國際領先的太空實驗室地面實驗基地主體結構竣工,正推進二次結構與裝飾裝修施工。未來,這裡將成為服務於太空應用地面研究的重要基礎設施。

  在北京冬奧村人才公租房項目二標段,已奮戰兩年半的千名建設者,正全力沖刺6月30日整體完工的目標。現代“都市合院”造型的冬奧村人才公租房,賽時將為各國運動員及隨隊官員提供服務。

  相關新聞

  大劇院藝術家為一線工人送節日祝福

  本報訊(記者 高倩)藍天下,塔吊高聳,綠色鋼板網包裹的座座建筑錯落有致,初具雛形。空地臨時搭起的舞台上,一曲《凱旋進行曲》奏響,觀眾席間,工人師傅們有的依偎著起重機席地而坐,有的掏出手機記錄精彩的演出,在樂聲中盡享節日歡愉。

  昨天下午,在“五一”國際勞動節即將到來之際,2021國家大劇院“五月音樂節”公益演出走進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施工現場,為500多名一線建筑工人們送上節日的祝福。

  音樂會在氣勢磅礡的《凱旋進行曲》中拉開帷幕,隨后,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接連奏響了《節日序曲》《拉蘇長號》《送我一枝玫瑰花》等中外名曲,大劇院歌劇演員隊演繹的《黃河頌》《我愛你中國》《長江之歌》等經典作品滿懷對祖國的深深眷戀,大劇院合唱團帶來了《洪湖水浪打浪》《茉莉花》《唱支山歌給黨聽》《我和我的祖國》等耳熟能詳的歌曲。返場曲目《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引發了台上台下的共鳴,音樂會在全體齊唱中圓滿結束。

(責編:高星、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