炕桌、煤油燈是紅歌誕生的見証。本報記者 陳強攝
曹火星當年創作紅歌時居住的老房內景。本報記者 安旭東攝
本報訊(記者 陳強)房山區霞雲嶺鄉堂上村,是紅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詞曲誕生地。昨天上午,記者探訪這裡發現,村裡除了正在重新布展的紀念館,還保存著一間老房、兩件老物件,作為紅歌誕生的見証。
老房就在紀念館往上幾十米的路旁,坐東朝西,面積約30平方米,雖然已經過修繕,但屋內陳設簡單,地上鋪著石板,炕上鋪著草席。兩個老物件就擺在炕上,分別是炕桌和煤油燈。
1943年10月,年僅19歲的中國共產黨員曹火星,就是在這間小屋裡,伏在這面小炕桌上,靠這盞煤油燈照亮,僅用1個晚上就基本創作完成了膾炙人口的紅歌。
“曹火星創作紅歌時,窗戶上糊的還是紙,地上也全都是土,生活條件很艱苦。”義務講解員李增軍說,曹火星總共在堂上村住了大約一個月。他走后,老房又陸續當過學校、大隊部、糧庫,兩個老物件也繼續在村民家中使用。后來,房山區要在堂上村建紀念館,騰出了老房,村民也主動將老物件捐了出來。
李增軍說,1994年,曹火星曾經回到過堂上村,親自向村民們講述過自己創作紅歌的經歷。
1943年10月,抗日烽火在華夏大地各處燃燒著。有一天,當年4月剛剛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音樂愛好者曹火星坐在炕上思考,他想寫一首歌,歌曲的題目就來自《解放日報》刊發的一篇同名社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這篇社論,是中共中央對蔣介石‘沒有國民黨就沒有中國’的堅決反駁!”李增軍說。
曹火星的窗外,村民們正享受著抗戰中難得的平靜,跳著“霸王鞭”舞蹈。明快的旋律,一下子激發了曹火星的靈感,他打定主意,就借鑒民歌霸王鞭的曲式結構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譜曲!
10月的大山裡,夜晚涼意很濃,隊友們都睡了,曹火星披衣坐起,伏在炕桌上,在煤油燈下僅用1個晚上就完成了詞曲的創作初稿。李增軍說,當時堂上村已先后開展了民主建政和減租減息工作。曹火星被這裡火熱的抗戰生活所感染,歌詞中“改善了人民生活”“實行了民主好處多”正是當時生活的寫照。
此后幾天,他又陸續對歌詞內容進行了一些修改。慢慢地,這首歌被很多來堂上村進行採風和宣傳工作的同志聽到並傳播到更廣的范圍。
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的一天,毛澤東在中南海聽到女兒李訥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就提出來這個話不科學、不准確。因為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是先有中國,后來才有共產黨。所以,應該在“中國”前面加一個“新”字,即“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樣才符合歷史事實。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生動講好百年建黨故事,今年房山區啟動了堂上村《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革命歌曲主題展展陳提升工作。計劃重新布展面積約1600平方米,以上版展示、多媒體呈現、歌曲鏈接等多種方式,集中呈現歌曲200余首,同步通過600余件圖片、音像、文物、實物和雕塑,生動展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