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家"曉書館"落戶望京小街 3萬冊藏書可免費現場閱讀

2021年04月09日07:49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北京首家“曉書館”落戶望京小街

  北京首家“曉書館”昨天在朝陽區望京小街正式開館。書館面積1200平方米,藏有書籍3萬冊,由望京街道辦事處、曉書館公益基金會、萬科時代中心合作共建,是一個集閱讀、展覽、講座、演出等眾多文化元素於一體的公益學習型書館,館內固定館藏,均免費供書友現場閱讀。據悉,借助“曉書館”品牌和影響力,望京街道將進一步完善書香望京“1+25+N”發展模式,更全面地滿足轄區居民多樣化的閱讀需求。

  藏書3萬冊 將向社會免費開放

  北京“曉書館”是全國第四座“曉書館”,坐落於北京市朝陽區望京街道萬科時代中心。開館當天,“曉書館”館長高曉鬆在活動上與讀者分享了閱讀知識,交流讀書體驗。

  據介紹,北京“曉書館”項目內有藏書3萬冊,以文史哲為主,還單獨規劃了外文書區,大部分屬於朝陽區圖書館公共配送的文化資源,其余由館長高曉鬆親自指導收集。

  在空間布局和書籍陳設方面,北京“曉書館”延續了“曉書館”一貫的彩虹分類法,通過不同的色彩來標識圖書分類,一種顏色對應著一種類型的圖書,例如文學對應著紅色,哲學對應著黃色。“這種分法有許多好處,顏色定位方式可以直觀快捷尋找區域,便於讀者的取與還。另一方面,摒棄了編號和精准定位,我們希望讀者‘漫游’在知識叢林之中,借由與書的‘緣分’,進入不同的知識大門,發現更多的可能性,激發好奇心。”北京“曉書館”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不同於其他三座“曉書館”的是,北京“曉書館”增設了視聽區。開館以后,北京“曉書館”面向全社會免費開放,讀者可通過“曉書館”官方網站、“曉書館”微信公眾號提前登記預約入館。“曉書館”始於書,但不止於書,未來北京“曉書館”也將成為一個持續的、活態的、不斷輸出內容的場域。從第一座“曉書館”建立以來,“曉書館”內已舉辦了幾十場次高質量、多形式的文藝和學術活動。不僅有知名學者、作家到館分享智識,還舉辦了展覽、戲劇、音樂等多種形式的文藝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通過使用權置換方式解決改造難題

  據了解,“曉書館”與望京小街的“緣分”由來已久。早在望京小街改造提升的謀劃之初,為了將小街打造成為開放性、輕時尚、生活化、交流性的“國際化+文化+科技支撐”時尚活力新街區,望京街道辦事處積極統籌社會資源,基於阿裡文娛產業集團與萬科地產的長期合作,借由望京小街的改造引入文化+閱讀特色IP“曉書館”。

  在建造的過程中,針對“曉書館”遇到的空間資源斷裂問題,為謀求共建合作的最大公約數,望京街道通過房屋使用權置換的方式,縫合斷裂面,優化政府與社會企業的“三明治”型空間資產的產權分布,降低了“曉書館”原有空間施工與更新的難度,大大提升了“曉書館”整體文化空間的使用面積和商業價值,此舉既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閱讀環境和舒適的閱讀體驗,也為望京小街的長效治理注入了強大的內生動力。

  依托社會力量打造“文化望京”

  為了打造文化資源豐富、氛圍濃厚、特色鮮明的“文化望京”,望京街道在軟件硬件兩方面著手,多方合力不斷探索和實踐。“曉書館”坐落的望京小街,是一條充滿文藝氣息的街區,主打國際風情,街區“硬件”藝術設施豐富,設有商亭集市、餐飲、天幕、藝術展、影院、酒吧等,從街頭醒目的“望京之眼”,到地面彩繪“森舞曼波”,以及憨態可掬的柏林熊雕像,都出自國際藝術家之手。望京小街雖然隻有380米長,但堪稱一步一景,時尚市集、街區展覽、藝術連廊,一個又一個景點令人流連。

  在閱讀方面,望京街道構建了書香望京“1+25+N”發展模式,即依托位於望京政務中心的望京街道圖書館、25個社區圖書室,以及N個單位圖書漂流站點,結合“書香望京、愛在漂流”圖書漂流特色項目,讓居民能夠在閱讀中感受快樂,享受人生。

  與此同時,街道將借助“曉書館”的品牌力量和輻射帶動作用,盡可能滿足轄區居民多樣化的閱讀需求,為提升望京地區整體文化水平助力。

  下一步,望京街道還將依托“曉書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中心等社會力量,不斷嘗試文化共建,發揮文化引領作用,持續優化書香望京發展模式,進一步提升望京文化品質,形成地區濃厚的文化氛圍,致力打造“文化望京”新高地。

  文/本報記者 李澤偉 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

(責編:孟竹、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