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商業消費新場景 朝陽老舊商業空間變身“美克洞學館” 

2021年04月07日14:12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4月7日電(記者 高星)來到朝陽門外大街99號,一座仿若待翻閱的書本造型白色建筑映入眼帘,這便是新晉“網紅打卡地”——美克洞學館。多年前,這裡曾是有名的“攢機大本營”百腦匯電腦城。經過400多天的改造升級,曾經的老舊商業空間華麗轉型,成為朝陽區一處集商業、文化、科技和社交跨界融合的新零售藝術空間,促進城市新消費升級。

“攢機大本營”百腦匯轉型新零售藝術空間

龜茲洞天、雅丹牆及西域峽谷、書本雕塑……走進美克洞學館,館內“移步易景”的設計,帶來跨越千年的文化交匯。美克洞學館總建筑面積約3.5萬平方米,其中藝術共享區高達1.5萬平方米,它既是商業零售空間,也是一座藝術館。

前來這裡打卡的人們或許想不到,多年前,這裡曾是有名的“攢機大本營”百腦匯電腦城。1998年,百腦匯在朝陽門附近開張,總面積3萬多平方米、400多家商戶的連鎖電子賣場成為京城東部最火的攢機大本營,也是朝外地區的著名地標,甚至一度與中關村齊名。隨著電商的崛起和電子產品的更新,實體電子賣場客流急劇下降,2019年6月,百腦匯關停。

退出歷史舞台的百腦匯,在城市更新中迎來了新的曙光。近年來,朝陽區加快推動存量空間、低效空間盤活利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通過優化城市空間形態,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和活力。而在老舊商業項目的升級改造中,需要做到形象更新和產品更新。

“由於建筑主體年代久遠,原有的結構和層高不能滿足新零售空間需求,改造項目對外立面進行了重塑,並以百腦匯原有的結構為基礎,融入洞穴文明的設計元素,蛻變為現在的美克洞學館。”美克洞學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在原有的頂層基礎上進行了巧妙的靈感設計,從視覺上改善層高效果的同時,也形成現在極具藝術感的‘雲紋頂’。而在洞學館入口處,設計師還將龜茲壁畫與原有建筑結構巧妙結合,賦之以全新的生命力和美學內涵。

打造“商業+文化+科技”新零售藝術空間

“隨著線上平台的快速發展,傳統家居賣場早已不能滿足人們對更美好的生活方式體驗的訴求,如何讓線上線下實現互聯,既能保持線上體驗的智能化和便捷性,又能讓消費者置身於場景感受居室藝術的文明和溫度,滿足每個人對文化休閑及購物更高品位的要求,形成新零售極致的藝術體驗,這是美克洞學館的初衷所在。”美克洞學館相關負責人介紹,順應消費升級下的新需求,美克洞學館打造成集文化、藝術、科技和社交跨界融合的新零售藝術空間。

據悉,美克洞學館的功能業態由穴居藝術(家居用品)、時尚餐飲(下午茶、酒吧、主題餐廳)和文化休閑(書吧、藝術文創)所組成,為消費者提供極致的生活環境感受和居室文化的“五感”藝術體驗,構建了獨一無二的“文化創意體驗式購物場景”,讓消費者在感受藝術的同時,將文化氛圍與生活場景融合在一起。

“我們為消費者提供極致的生活空間和居室文化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這“五感”上的藝術體驗。如果消費者在體驗后有需求,可以直接在旁邊的設計中心對接設計師,即可定制自己想要的產品。”美克洞學館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記者了解到,為方便消費者購物,美克洞學館打通線上線下渠道,若看到心儀的物品,消費者可立刻掃描對應的二維碼進行線上選購,實現“所見即所得”。

升級商業消費新場景 朝陽將打造一批網紅街區

美克洞學館的啟幕,是朝陽區對商業主題消費場景進行全面升級的又一處“試驗田”,更是落實朝陽區促進新消費引領品質新生活三年行動計劃的重要舉措。

“十四五”時期,北京將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朝陽區國際化資源豐富,同時又匯聚了眾多知名商圈,具有率先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優勢。朝陽區將著力引領消費升級潮流,加快推動消費向體驗化、品質化和數字化方向發展,大力推動新消費擴容提質,積極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主承載區。

下一步,朝陽區將進一步升級商業消費新場景,打造一批精品商圈,推動三裡屯、CBD、藍色港灣等核心購物商圈品質提升,加快頤堤港二期、郎園Station等項目建設,構建亮馬河-壩河國際風情商業帶,推動奧運功能區商業轉型提升,打造首都地標性商圈﹔提升南部地區新消費環境,規劃建設直播基地,促進直播帶貨等“網紅經濟”發展。推廣“望京小街”經驗,支持華貿天地西街等商業發展,打造一批舒適便捷、科技感強的網紅街區。培育新零售新服務業態,構建集虛擬購物、網紅直播、游戲娛樂等於一體的新消費場景。

“朝陽區的商業繁榮得益於我們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了一批優質企業聚集,我們將堅持在創新流通、促進消費上下功夫,推進傳統消費轉型提質,積極推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主承載區建設。”朝陽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朝陽區按照有效市場+有為政府有機結合的理念和要求,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助推,進一步推動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相統一,充分發揮社會投資運營主體作用,激發市場消費活力,推動形成多元參與、政企協同治理的新消費發展機制。 

(責編:鮑聰穎、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