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4日電 賽詩詞,拼蹴鞠,插柳枝……清明小長假,頤和園舉辦“春滿頤和 詩意清明”傳統文化活動,為游客呈現一個詩情畫意的傳統節日。
清明時節,萬物復蘇,百花盛開。頤和園諧趣園內一池春水,波平如鏡,柳枝低拂,綺麗多姿。
洗秋亭內,正在舉辦詩詞挑戰賽。不同於一般的詩詞比賽,這場比賽不靠吟誦,而是比拼手速,勝利者需要使用詩詞積木拼出詠頌春天或清明的七言古詩。詩詞積木為邊長30厘米的正方形,正方形的每一面都是一個字,找到需要14個字並正確排列順序,才能拼出七言的古詩。
浩浩小朋友一家40秒內完成了詩詞挑戰賽。浩浩負責背誦詩詞,爸爸與媽媽攜手拼插積木,一家人配合默契,隨著14個詩詞積木的有序排列,唐代詩人杜牧的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顯現出來,古詩詞的詩情畫意與諧趣園的山水園林相映成趣,為美好的春色增添一抹文化韻味。
詩詞挑戰賽受到游客的熱捧,大部分是以家庭為單位,還有老少三代一齊參與。洗秋亭不時傳出陣陣詩詞的吟誦聲與歡笑聲。
諧趣園飲綠水榭內則是舉辦DIY拼裝蹴鞠與柳枝扦插的體驗活動。
清明有很多適合孩子的傳統游戲,蹴鞠就是其中一項。DIY拼裝蹴鞠採用可再生紙,由6角形與5角形的配件拼裝成直徑14厘米的紙質圓球,拼插完成后,就形成一個玩具球。據史料記載,早在戰國時期中國民間就流行娛樂性的蹴鞠游戲,而從漢代開始又成為兵家練兵之法,宋代又出現了蹴鞠組織與蹴鞠藝人。蹴鞠還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俗語‘清明前后,種瓜點豆’,在24個節氣中,清明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園林科技人員小張正在向游客講述著。沿襲了清明插柳這個習俗,園林科技人員把文化傳統與植物科普相結合,從柳樹文化寓意、柳樹速生特點、無性扦插技術要求等角度,為游客展示柳枝扦插繁殖技術,借此宣傳植綠愛綠。
據介紹,清明假期三天(4月3日至4月5日),游客可在頤和園諧趣園景區內免費參與“春滿頤和 詩意清明”活動,特殊天氣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