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澱法院發布消費者權益保護典型案例 保存完整証據莫聽口頭宣傳

2021年03月29日15:26  來源:京報網
 
原標題:保存完整証據莫聽口頭宣傳

  家具不符合標准、購買新車出現問題、健身公司辦卡未開業……遇到這些問題,消費者會到法院提起訴訟,結果有的打贏了官司,有的卻未獲法院支持。海澱法院今天上午發布消費者權益保護典型案例,教大家如何正確維權。

  案例一:購買家具

  應要求店家開發票

  如今正值裝修季,購買家具是搬入新家的重要一環,往年總因為家具的各種問題引發糾紛,但有些消費者連“正主”都沒告對。

  法院通報的案例中,李某在某家具市場的一家商鋪購買了家具,可商家送貨時沒有任何包裝,也沒有任何產品材料說明。李某認為,根據法律規定,產品必須有許可証號、產品合格証等,凡缺少的屬於不合格產品,應視為三無產品。李某認為店鋪構成欺詐,而市場沒有履行監管職責,應承擔賠償責任。

  法院指出,根據法律規定,消費者在展銷會、租賃櫃台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展銷會結束或者櫃台租賃期滿后,也可以向展銷會的舉辦者、櫃台的出租者要求賠償。本案中,銷售店鋪仍在家具市場承租櫃台,租賃期尚未屆滿。因此,李某要求家具市場承擔賠償責任無事實與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

  法官提醒

  消費者在家具市場購買家具時,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建立買賣合同關系,應明確合同相對方,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購買家具后應當要求店家開具發票,注明發票抬頭,在發生糾紛時起訴正確的主體。

  案例二:辦健身卡

  切莫輕信口頭宣傳

  當下也是“健身季”,不少人選擇到健身房揮洒汗水,追求健康。可近年來,健身房引發的糾紛也不少。

  康某相中了一家即將開業的健身房,聽信商家宣傳,“2個月后就開業,現在辦卡優惠大”,便直接掏5000元辦了卡。可是,2個月又2個月又2個月……健身房一直不開門,但又拒絕退錢,康某隻能訴至法院。最終,訴求得到法院支持。

  法官介紹,近年來,人們對生活質量和生活品質的追求越來越高,各種健身公司應運而生,面對多樣的選擇,一些消費者未能從自身實際需求出發,盲目選擇健身項目,並盲目聽信健身公司工作人員的口頭承諾和宣傳,最終讓自己承受了交易風險。

  法官提醒

  消費者應實地考察健身場所,不能單純輕信健身公司的口頭宣傳。同時,切莫貪小便宜吃大虧,現在很多健身公司通過辦卡優惠、贈送課時、買一送一等方式,吸引消費者多購買服務、多交納費用,但一旦遭遇經營困難或資金鏈斷裂,很可能再也無法繼續履行合同義務,並一走了之。

  案例三:買消費品

  需要保存完整証據

  產品質量問題關系到購買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電池起火、洗車自燃、手機爆炸、有害食品……這在生活中並不鮮見。

  消費者南某從某銷售公司購買一組蓄電池,質保兩年。質保期內,蓄電池在充電過程中因線路故障導致火災。訴至法院后,法院判決認為,該蓄電池的生產者及銷售者均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法官介紹,根據民法典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請求賠償。

  法官提醒

  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要提高風險防范意識,不要盲目選擇價低者,要從正規生產者與銷售者處購買,注意查看產品的安全檢驗標識、說明。簽訂銷售合同時,尤其注意合同的質量保修條款及違約責任條款,同時注意保存購貨憑証。 本報記者 高健

(責編:孟竹、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