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孫雲柯)7米長的小鳁鯨、能消化“玻璃”的海龜玳瑁、可以爬樹的平胸龜……昨天是世界水日,近百種珍稀水生野生動物標本在北京工體富國海底世界集中展出,近距離展示海中王者的風採,倡導市民關注和參與水域生態保護。
記者注意到,現場展出的野生動物標本都很有特點,例如身材碩大的玳瑁是唯一能夠消化與玻璃成分一樣的“海綿”的海龜,太平洋麗龜則是海龜中最小的一類,這些海龜在世界上僅存7種,珍稀程度堪比大熊貓。此外,其它場館還設有中華白海豚、江豚等鯨豚類,鸚鵡螺、硨磲等貝殼類,共計近百種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讓市民大開眼界。
水生生物是水環境的重要成員,2月5日,新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正式發布,在原《名錄》所有物種均予以保留的基礎上,將長江江豚等12種鯨、綠海龜等5種海龜,以及西太平洋斑海豹、川陝哲羅鲑、黃唇魚、鎮海棘螈等21種動物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升為國家一級。此外,新版《名錄》還新增平胸龜及地龜科的烏龜、地龜、黃喉擬水龜、花龜、閉殼龜等為國家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未經許可禁止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