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個集體、302名個人獲“北京市扶貧協作獎”

2021年03月16日10:40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3月16日電 (董兆瑞)3月15日上午,北京市扶貧協作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行,150個集體榮獲“北京市扶貧協作先進集體”稱號,302名個人榮獲“北京市扶貧協作先進個人”稱號,並在大會上受到表彰。

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先后選派干部人才8298人次,深入扶貧一線﹔市區兩級共投入財政幫扶資金381億多元,實施項目7879個﹔16個區主動對接,結對幫扶660個貧困鄉鎮、1373個貧困村、842所學校、663家醫院﹔助推73個貧困旗縣全部摘帽、2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些數字的背后,是北京市充分發揮首都資源優勢,創新開展扶貧協作,為中國減貧道路貢獻的“北京智慧”。

在全國率先開展消費扶貧行動

消費扶貧一頭連著首都市民的“菜籃子”,另一頭連著受援地區百姓的“錢袋子”。北京市在全國率先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建成第一家消費扶貧雙創中心、首先發布《消費扶貧產品名錄》、發行首張消費扶貧愛心信用卡、建成消費扶貧黨建教育基地,十八大以來實現消費扶貧538億元。

在表彰大會上,北京首農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獲得“北京市扶貧協作先進集體”稱號。據了解,由該公司運營的北京市扶貧消費雙創中心遍布全市16個區,僅去年銷售額就超10億元,帶動全市消費扶貧突破200億元,帶動27.7萬貧困戶增收脫貧。

”我們創建了‘1+16+3+N’的運營模式,即搭建1個市級平合,建設16區分中心,線下、線上、社會動員3種模式,引入N個資源要素,形成市區一張網、上下一盤棋的營銷網絡。“北京首農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宗祎作為扶貧協作先進集體代表進行了分享,”在讓受援地區質優價美的農產品與首都市民‘菜籃子’實現對接的同時,我們還從消費扶貧向產業造血過渡,補足受援地的產業短板,構建產業鏈幫扶體系。“

持續開展“組團式”健康扶貧

輸出醫療技術1900項、幫助建立醫療管理制度1200項、對貧困群眾義診21.8萬人次、重點救治貧困人口17.75萬人次······北京市持續開展“組團式”健康扶貧,讓受援地貧困群眾在家門口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為受援地留下了一支支帶不走的診療隊伍。

獲得“北京市扶貧協作先進個人”稱號的北京中醫醫院平谷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孫曄肩負著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的扶貧挂職任務。“在望都縣中醫醫院期間,通過多方面的了解、摸底,我制定了老年病科科室發展規劃,提交了新藥、新技術新項目的引進計劃﹔同時開展人才培養帶動計劃,培養了一批專業的內分泌青年醫師及護理團隊,提高了望都縣中醫醫院老年病科的技術水平。”她說。目前,望都縣中醫醫院老年病科的設備不亞於三級醫院內分泌專科的配置。

在開展醫療協作方面也取得了豐碩成果。河北豐寧挂職干部團隊代表、豐寧滿族自治縣委常委、副縣長孟德輝介紹,豐寧急救“120”已納入北京“120”指揮系統,該縣縣醫院、中醫院與中日友好醫院、301醫院、宣武醫院等北京10多家三甲醫院開通了專家遠程會診網絡,200多名患者得到及時、准確救治,為豐寧重病、急病患者享受北京優質醫療資源開辟了“生命通道”。

引導500多家企業赴受援地區投資扶貧

北京市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引導500多家企業赴受援地區投資扶貧,不斷完善帶貧益貧機制,帶動了22萬多人脫貧。結合受援地資源稟賦,開展“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特色產業扶貧。同時,堅持產業就業幫扶為主,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貧困群眾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200元增加到10000余元,年均增長25.6%,穩步提高自我脫貧能力。

“我們持續鞏固優勢產業,創新了消費扶貧新路徑。在項目的資金支持上,通過依托龍頭農牧業企業帶貧、發展光伏及培植肉羊換種產業、幫助嘎查村發展村集體經濟項目等,四子王旗的優勢資源有效轉化為脫貧的產業支撐。”挂職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旗委常委、副旗長的王之帆介紹,“還協調四子王旗企業在京開設蒙餐店、引進北京企業注冊成立四子王旗京邦農牧業有限公司,並通過特產館、懷柔特色體驗店、銷售展示中心、‘832’國家扶貧網等多個銷售平台,暢通了四子王旗特色農畜產品進京銷售的‘最后一公裡’。”

除此之外,北京市還持續開展教育扶貧,1300多所院校承擔扶貧協作任務,選派1.7萬多名教師赴受援地挂職、送教支教﹔加強科技扶貧,推廣419項技術在受援地區落地生根,提高貧困地區經濟社會效益﹔實施金融精准扶貧,推動建行、國開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等金融機構為產業扶貧、消費扶貧提供金融支持﹔持續推動“抓黨建促扶貧”,幫助提高基層黨組織貧困治理能力等。

 

(責編:董兆瑞、高星)